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与嘉善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模式的探析与启示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4-11-29浏览:2410下载294次收藏

与嘉善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模式的探析与启示  

 

   

红色为媒巧“结缘”  产业对接同“携手”  

——与嘉善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模式的探析与启示  

   

   

当前,区域经济开放化、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作为中部地区的内陆县,县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依托红色文化,巧打“红色牌”、“情感牌”,与地处改革发展前沿的浙江省嘉善县缔结友好县,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跨省共建园区,全面实施战略合作,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在更宽的空间赢得技术、赢得市场和项目,走出了内陆县与沿海县“红色点对点、携手共转型”的发展新路子。2010年10月,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以来,累计引进资金达3亿元,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  

一、“点对点”战略对接的基本模式是实施“三项对接”。在实施“点对点”对接中,着力寻找对接点,巩固对接基础,扩大对接空间。一是党建“引路”,推进红色对接,实现情感共振。党建和文化是无声的语言,情感的相通是一切合作的基础。是一块红色热土,是全国将军大县,发生在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等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党建传统,孕育了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情感。县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放宽眼量,创新思维,把眼光投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浙江省嘉兴市,寻找战略合作伙伴。2010年10月,县与嘉兴市嘉善县的党员干部在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以此为起点,两县因党建工作和红色情愫“结缘牵手”,缔结为友好县,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南湖红船”开进“红三湾”,共建园区、同谋发展。二是园区“搭台”,推进产业对接,实现资源共享。面对土地、资金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刚性制约,地处沿海的县经过持续快速发展,正以“浴火重生”的勇气,“退低进高”、“退二进三”,着力谋求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县一方面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和电力等资源;另一方面万亩工业园基本成型,又拿到了年加工600万张蓝皮、20万吨黄铜的环保批文,在全省率先建成皮革污水和电镀污水处理厂,铜制品和皮制品产业初具规模,并急待借助外力拉长拉粗产业链条,为家具生产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此,县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实施产业对接,在县万亩工业园内跨省建设占地2000余亩、以家具生产加工为主的永新嘉善(罗星)产业园,不断优化合作平台、提升对接水平。从2010年10月开始,县负责“筑巢”,保障项目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服务支持;嘉善县通过成立招商实体公司负责“引凤”。经过一年半的携手努力,嘉善(罗星)产业园框架基本成型,优先报地1000多亩,被列为江西省重点调度项目,力争3年内落户企业30-50家,实现税收1亿。目前,先后吸引近100名客商前来投资考察,其中集企业办公、产品展示、干部培养、招商服务为一体的罗星大厦已开工建设。三是环境“跟进”,推进干部对接,实现经验共通。不仅推进情感和产业对接,还深化对接内涵、扩展对接外延,全面实行干部互派挂职,促进思想理念和服务环境的“无缝对接”。与嘉善签订互派干部协议,每年互派2批干部挂职;每批挂职3个月,每批5人左右;以接收单位为主,对挂职干部进行管理,加强挂职干部的培训教育,积极为挂职干部提供实践平台,挂职结束后,在组织考察的基础上,作出评价鉴定,促使挂职干部珍惜机会,取得“真经”,锻炼提高。去年10月,嘉善县派出专业干部到永新挂职,专门帮扶入驻罗星产业园的企业;对嘉善的挂职干部高看一眼,厚爱几分,任命领队为县政府党组成员,促进与嘉善干部的互通互融。  

二、“点对点”战略对接的主要成效是呈现“三个跨越”。永新与嘉善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起于县与嘉善县罗星街道的对接,尽管不到两年时间,但迅速由镇级对接突破提升到县级对接,并跃升到吉安市与嘉兴市对接,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展露出良好的势头,凸显出“裂变”式效应。一是实现了招引单家企业到招引整个产业、招引战略伙伴的跨越,促进了永新工业新集聚。过去的招商实践,主要是招引单家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招商的分散性、盲目性,提高了招商成本,降低了招商效益。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实施“点对点”对接,进行战略合作,跨省共建园区,整体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从而以较快的速度、较低的成本,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永新嘉善(罗星)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聚集宏丰电器、迈神动力等10余个家具企业,总投资达到1.3亿元,呈现出“企业加快集中、产业加速集群”的势头,并逐步在永新衍生出了家具制造产业,挺起了新的产业“脊梁”,与永新已有的铜制品和皮制品产业相互配套、优势互补。二是实现了单纯的政府招商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跨越,探索了市场招商新模式。以前,内陆县的招商引资模式主要是政府与客商企业直接洽谈,政府直接成了市场微观主体,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永新县通过与嘉善县实施“点对点”对接,成立嘉善罗星投资招商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进行市场运作,以商招商,使政府由直接招商转变为政府间接“搭台”,主要职能转变成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三是实现了无责安商到“合力共为、倒逼问责”的跨越,开辟了培养干部和锤炼作风的新阵地。为加快产业园建设,积极履行合作义务,永新县坚持高位推动,把永新嘉善(罗星)产业园建设,列入全县15个重点调度项目之一,明确“一名主抓县领导、一名协抓县领导、一个主抓单位、一个协抓单位”的责任机制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两年交总账”的调度机制,包干负责、一抓到底,倒逼推进、合力攻坚,倡导了“敢于担当、勤于务实、善于操作、勇于争先”的良好作风。比如,主抓单位石桥镇党委、政府,推行“帮扶日记”制度,全程帮扶、贴心服务。  

三、“点对点”战略对接的主要启示是把握“三大规律”。永新与嘉善县实施“点对点”战略对接,彰显了内陆县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探索了内陆县加速崛起的新模式,更深化了内陆县加快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启示颇多。启示一,区域有限但开放无极,内陆县要把握“蝴蝶效应”规律,敢于放大优势“靠大联强”。当前,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区域之间既有竞争,更要合作,依存互补、紧密联系的“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永新的实践充分证明,面对开放的时代潮流,内陆欠发达地区要能跟上快速发展形势、汇入区域发展方阵,就要有宽广的眼界、开放的胸怀,既看到不足,更认清优势,坚定参与合作的底气,全面深入推进开放带动战略。没有区位优势的永新,正是因为始终坚定开放的眼光,发掘红色资源优势,勇于“靠大联强”,敢于“抱团发展”,全面推进与嘉善县的“点对点”对接,才不断取得了赶超发展的实效。启示二,挑战中蕴藏机遇,内陆县要把握“马太效应”规律,善于顺应形势“扬优成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当前,内陆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资金限制贷、土地限制供”,增加了内陆县加快发展的困难。永新的实践证明,只要有“靠大联强”的勇气,有审视形势的敏锐和捕捉机遇的智慧,有初具规模的铜制品和皮制品等产业优势,就一定可以寻找对接“共振点”,拓宽对接空间,增强对接吸附力,赢得对接主动权,不断把自身的优势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启示三,发展没有模式但有法则,内陆县要把握“倍增效应”规律,勇于创新思维“突破桎梏”。好的思路、好的“路径”,可能带来成倍地增长、“跳跃式”发展。永新实施“点对点”对接的实践昭示,县域经济发展不受模式所限,不为模式所困,只要切合实际县情,符合当前形势,能又快又好地赢得资金、赢得项目、赢得产业,就应该勇敢地尝试,在突破中培育新的发展模式。对仍然处于赶超型发展阶段的地区来说,尤其需要一种敢闯、敢试的勇气,敢为人先探新路的锐气。只有这样,才能加速赶超崛起步伐。  

 

 

与嘉善实施红色“点对点”对接模式的探析与启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