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体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体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4年6月至8月,我县启动并顺利完成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小县大城”发展的体制性束缚。为全面解了新行政体制运行状况,自今年6月份起,县人大专题调研组深入各乡镇、街道、阳光服务中心、社区及相关部门,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议。总体上看,经过半年多的“磨合”,新行政体制运行良好,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促进城乡统筹”的预期效果,但新的乡镇、街道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行政体制的总体运行情况
行政区划调整后,除xx、xx、xx三乡外,新的乡镇、街道逐步实现了行政管理方式和治理模式的转变。从乡镇情况看,新建乡镇整体运转平稳有序,行政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与原有乡镇所属村的行政管理关系基本理顺,撤并乡镇干部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不断增强。县委、县政府按照“服务机构不散、服务职能不变、服务水平不降、惠农政策不变、帮扶机制不改、‘三农’投入不减”的承诺目标,在原xx、黄x、云x、大x、沙x、x村、x源、xx管理处设立阳光服务分中心,加强了属地管理,方便了群众办事,确保了平稳过渡。从街道情况看,在撤销原云x镇、云x乡的基础上,设立了x云、元x、白x山、凤x山等四个街道,辖七个社区,并完善了工作机构,出台了管理机制。通过设立街道,我县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空间布局得以优化,各街道发展定位不同,良性竞争态势日益显现,行政拉力明显增强,干群联系更加密切,城市化管理格局初步显现。
二、新行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半年多的运行实践证明,我县新的行政体制符合“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1.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需进一步转变。一是对新行政模式缺乏了解。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范围广、力度大,但时间相对较短,导致部分群众对新的行政模式一知半解,认为街道、阳光服务分中心仍是一级政府,和乡镇相比只是“新瓶装老酒”,对街道的服务功能和新乡镇的管理职责缺乏足够了解。二是原有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受传统思想、文化观念影响,群众地域意识强烈,地理属性明显,心理上真正融合尚需时日。对原乡镇依赖感强,办事习惯、诉求方式一时难以改变,导致新行政体制的行政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被撤并乡镇的群众心理上有一定的失落感。普遍反映与乡镇领导联系没有以前方便,与主要领导直接接触少了,心理上存在着不被重视、被边缘化的顾虑。部分群众代表还反映,行政区划调整前政府承诺的少数政策没有兑现,如帮扶项目、康庄公路政策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
2.行政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街道的管理模式仍沿续旧制。虽然目前四个街道都配备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但设置上仍沿用乡镇模式,难以适应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的发展形势。由于部门授权不到位,街道难以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管理束手束脚、处处受限。各街道内部办事机构仍设党政办、财政办、综治办等几大办,工作人员仍为农经员、计育员、文化员等几大员,但在实际工作却承担着多项事务,人和事对不上号。二是阳光服务分中心的权力与职责不匹配。从调研情况看,各乡镇阳光服务分中心仍然承担着原有乡镇的行政职责,但缺乏相应的权限,村民办事存在“两头跑”现象。部分干部感觉分中心只是“二传手”,在回应群众诉求、处理各类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等方面,有责无
关于我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体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4-09-16 10:11:3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7177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