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镇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照检查材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巴村镇党委班子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部署,在县群众路线督导组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作风建设,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搞好整改,扎实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活动中,采取分类分层座谈听、实地调研当面问、进村入户登门访、畅通渠道公开谈等形式,共征集到各方面意见建议 条。镇党委班子对照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和市委、县委意见规定有关情况
镇党委班子充分认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自觉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始终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但对照党章和中央、省委、市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党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理解不深刻,对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教育抓得不紧,有重经济工作、轻思想政治建设的倾向;班子内部制度还不够规范完善,党内生活形式较为单一,班子整体功能发挥还不充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还需进一步强化,对党执政所面临的考验和危险缺乏足够警醒。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巴村镇党委班子坚决拥护、严格执行,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在巴村部署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行为,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自觉性还不高。有的同志对中央反“四风”的决心和 “四风”的危害性、顽固性、严重性和反复性认识不足,执行八项规定精神要求还停留在“不敢”层面,离“不想”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制度配套还不完善。有些规定和标准还不够细化、具体化,还没有形成针对性强、衔接紧密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三是纠治违纪行为的力度还不大。对个别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警惕性不高,落实八项规定明查暗访等措施坚持得还不经常,查处和整治违纪行为还不够严厉,个别干部仍心存侥幸、顶风而上,存在违反规定的现象。
我镇党政班子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县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严格坚持按党章办事,严格遵守党内各项政治生活准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在廉政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较好落实反腐责任;在言论和行动方面,切实做到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
但审视自身,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考核体系还不健全;二是工作纪律执行不到位,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在各项工作中对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不够。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四风”问题
对照“三严三实”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通过认真对照检查和深刻剖析,感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列出的“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巴村镇党委班子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形式主义方面
1、思想政治建设流于任务化。领导班子及全体干部学习制度的建立存在着完成任务的观点,在上级有学习要求时,抓紧时间学几天,读书笔记写几篇,存在不勤学、不深学、不善学等倾向,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虽有相应的学习制度和计划,但学习时间和效果难以保障。学习方法和内容单一,重视程度和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影响领导班子能力提升。
2、日常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有的制度多年没修订,为修订而修订,不适应形势变化和工作要求。有的形成制度真空,有的制度成为“年画”,如: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八点过后还在吃早餐等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落实上级政策要求、会议精神等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等现象。如,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工作事关百姓餐桌,但是上级大多数要求都落实在了办公桌上。要参加年终考评的工作就大力去抓,对未纳入考评的工作则重视不够,推进不力,如新农保工作也是事关百姓生活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平时开会研究、督促落实等推动措施就少。
3、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不好。对于求真务实,平时要求多、强调多,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一是缺乏一抓到底的狠劲。有些工作重安排部署、轻全程督导,对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发现和解决不及时,造成有时前紧后松,最终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比如,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虽然高度重视,也研究制定了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但由于在具体执行和落实上盯得不紧、抓得不死,致使农村“三资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2年以来巴村查处的违纪违法村干部中,涉及“三资”管理问题的占到了四分之一。二是缺乏抓基层打基础的韧劲。对基层基础工作在持续用力、常抓不懈上下的功夫不够,在落实基层党建责任上督促指导不力,存在抓硬件多、抓软件少,注重改善工作条件多、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少等问题,致使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基层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基础不牢固;“两新”组织党建覆盖率还比较低,有的党组织开展活动不经常,政治引领作用不明显;有些党员党性觉悟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三是缺乏抓点带面的实劲。谋划和推进工作时,存在重典型打造、轻面上带动的问题,培树的典型中,有些可学性不强,有些没有得到及时推广,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致使有的典型成了“盆景”。比如有些村被十几个部门当作典型,村“两委”办公室里各种荣誉牌匾挂满墙,无论什么检查、观摩都必到必看,但对这些村的经验缺乏总结推广,还仅仅停留在就点抓点的层面,没有形成带动全盘的辐射效应。
4、推进工作的方法简单机械。往往把开会、发文、检查当成推动工作的主要手段,造成文山会海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的现象。召开的一般性工作会议多、有针对性研究解决问题的会议少。二是有时发文比较草率。有的文件照抄照搬,既没有吃透上级精神,也与实际结合不紧密,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基层指导作用不大。
(二)官僚主义方面
1、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的时间总体偏少,下基层、接地气少,掌握群众所思所盼不全面。一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准确、不透彻,有时造成了工作中的主观主义。二是走访群众不深入。有时进村不入户,与一般群众见面少,联系群众的渠道较窄。有的同志到所联系的困难户家中一年只去一两次,走访注重表面形式,满足于送点钱物、拉拉家常,有时只是简单三言两语,缺少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三是回应群众诉求不及时。对群众通过信访、“民意通”、“双千双万”连心工程等渠道反映的问题,批转交办多、亲力亲为少,督促调度不到位,有些问题解决不及时。有的同志没有把信访工作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直接接访、亲自解决问题较少,跟进督办不到位,甚至对重复访、缠访群众还有排斥情绪,致使一些疑难案件推拖不决。
2、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力度不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每年都兴办一些民生实事,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卫生、供电、环保、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问题解决还不彻底,帮扶困难群众的具体措施还不到位,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比如,乡村还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集镇学校教师超编,偏远村师资力量严重紧缺,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乡村医疗条件较差,技术水平不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比较突出; 全镇村村通公路中近二分之一的路面破损比较严重,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是受历史欠账多、财力紧张等因素影响,但主观上反映出我们班子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与群众感情不深。
3、解决群众问题时,简单粗暴的现象仍有发生。个别班子成员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运用说服、教育、引导、服务、协商等办法和手段做群众工作,命令、压服的现象没有根本杜绝,不但不能与群众有效沟通交流,还会使群众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进一步疏远干群关系。
4、对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关心不足。一是支持基层的力度不大。镇党委班子对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关心支持还不够,在帮助困难党员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上研究的少,用力还不足。二是对基层压任务过多过重。总体上压担子、交任务的情况多,具体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少,有时部署工作密度大、标准高、时间急,不能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比如,计划生育健康检查,月月排序;社会抚养费征收一年比一年压力大。三是对基层干部关爱不够。中心工作下来与他们见面多,平时深入谈心交心少,解思想疙瘩少。
5、教育管理干部不严格。对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还不到位,没有及时批评制止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造成干部队伍“庸懒散拖”
乡镇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本文2014-07-28 08:13:18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