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4-07-17浏览:2777下载235次收藏

近年来,我区围绕“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深入研究和破解城乡社区服务管理难题,在城市社区创新建立了“五个一”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基层社会管理阵地缺乏、服务队伍薄弱、工作资金分散的问题,实现了社区“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缝隙”目标;在农村按照“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的要求,将126个行政村规划调整为34个农村社区,重点打造了园区开发型、片区规划型、产业发展型、旧村改造型、社企联建型五种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设不足、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渠道不畅通、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市场化服务进入不足、志愿者服务体系发育不完善等问题。当前我区城市社区采取的“五个一”服务管理新模式,在解决类似问题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所以,将“五个一”模式延伸到农村社区非常有必要。围绕将城市社区“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结合文章,创造“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有利条件  

结合当前我区正在开展的片区开发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攻坚年活动,创造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多方面有利条件,对于加快推进延伸工程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一)与片区开发相结合,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变迁  

2012年,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片区开发建设的意见》(泰政发[2012]31号)以后,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总体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定位、市场运作、重点突破”四项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了城市集中连片改造。共策划24个片区,涵盖了6个街道镇的68个村居,涉及村民8.5万户。在片区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在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将“五个一”的服务管理模式运用到整个社区的服务与管理当中。  

以碧霞国际社区为例,涉及泰前、上高、省庄3个处镇、14个村(泰前的安家林、东城、西城、杏园,上高的西张店、西张庄、北沟头、大沟头、桑家疃,省庄的张家庄、付家庄、兴隆庄村、海洼和蚕子峪村),共有村民4300余户,总占地面积5250亩,随着片区开发进程的加速推进,碧霞社区越来越成为14个村村民间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的支撑点,社区内的服务与管理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城市社区的“五个一”模式中的“一个阵地”为基础,打造“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农村社区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村社区职能为手段、以社工人才队伍和资金保障为支撑”的农村社区阵地,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二)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区位于市中区,城镇化率较高,近几年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郊范围迅速扩大,大量乡村务工经商人员向中心集镇转移,城镇人口有了快速增长。所以,在将“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全区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例如,徐家楼街道的新华片区,位于泮河以南,万官路以北,津浦铁路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北,位于泰城主城区与高新区的衔接带,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为其将来发展成为一个小城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片区涉及徐家楼街道栗家庄、琵琶湾、尚家寨、王家店等村庄,总人口10163人。在新华广场和新华城两大项目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更多农民融入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两个项目涉及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社区要承担起更为繁重的服务管理职能,通过将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中的“一张网格”全覆盖延伸到社区,有利于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细化、整合、下沉各类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服务,形成“社区—网格—居民”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社区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只有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通过“一个平台”健全人口信息系统、强化信息采集、实现工作联动,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管理效能。  

(三)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改变农村社会落后面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将“五个一”的服务管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五个一”模式中的“一体服务进社区”,将会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类服务,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其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五个一”模式中的“一个阵地为基础”在强硬件的基础上为群众开展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娱乐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在改善精神面貌的同时,必将逐步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再次,“管理民主”是政治层面上的,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五个一”模式中“一张网格全覆盖、一员管理负全责、一个平台统全局”都将在农村社区的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有利于实现管理无缝隙的目标,提高农村的民主管理水平。所以,在开展“五个一”延伸工程的过程中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四)与基层组织建设攻坚年活动相结合,全力提升农村社区党建水平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保持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区有无号召力和生命力,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依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才能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丰富党员活动平台,社区党组织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管理群众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显著提升。借鉴城市社区构建“1+n”区域党建格局、组建“四缘党支部”、成立“党建联谊会”,都需要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以深化“强村固基”工程为抓手,通过班子分类整顿、壮大集体经济、强化考核激励,推进村级班子整体提升,为开展“五个一”延伸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制定保障措施,营造“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区在农村开展的社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由于全国各地都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层面也没有出台具体的法规政策,所以,随着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将城市社区“五个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