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村”顽疾的思考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打工族在集镇和城郊租房过渡性栖居的人口剧增,加之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中化、露天化、批量化、毒害化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已呈现“垃圾围村”之势。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破解垃圾围村的顽疾,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 。
“垃圾围村”产生的原因
城郊人口剧增,生活垃圾随之增加。现在高山、偏远农村的农民为了生计,举家外出打工,为了方便生活,照料老人和孩子上学,绝大多数在城郊村租房居住,城郊的村民为了增加房租收入,拼命地乱搭乱建,使城郊人口与日剧增,垃圾量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前散居的农民,开始逐步集中居住,产生的垃圾不比城市少,而农村又不像城市有环卫工人、有人专门清运,农村垃圾日积月累,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型垃圾增多。“以前农村买菜基本都是提篮子去,现在也用上了塑料袋,很不环保。小孩子原来用的尿布也不用了,改用尿不湿,加上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垃圾成分日益复杂,垃圾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有生产和生活两类,生产类如农药容器、化肥籽种包装袋、废旧农膜、建筑废渣等,这些垃圾大多是塑料、玻璃制品,混凝砖块,降解困难,不适宜焚烧、掩埋;生活类主要是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易拉罐,卫生巾,废弃衣物,蜂窝煤废渣等。
缺少垃圾处理设施,很多垃圾难以处理。农村多数地方没有集中处理的垃圾箱和垃圾车。加之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旧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 只顾眼前, 没有长远打算,“一些不讲究的村民,随意把垃圾丢在房前屋后,稍微‘讲究’点的,把垃圾丢到离家远些的地方,垃圾越积越多,成了小山坡。” 还有一些村民将垃圾堆在小河边,沟道边等涨大水的时候冲走,这样自家是干净了,却污染了下游,“很多村民说,不倒在沟里倒在哪里啊?”形成污水靠蒸发,灰尘靠风刮,垃圾靠冲刷,环卫无人抓”的局面。笔者过春节串门走亲戚发现,有些地方农村周边的空地、沟渠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垃圾场,山坡上到处是垃圾瀑布。
人蓄粪便乱排放,生活环境恶劣。以前化肥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农家肥”一直是农民种地施肥的首选,人畜粪便在当时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而如今
破解“垃圾围村”顽疾的思考
本文2014-07-05 09:44:2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828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