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改委主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栏目:自查报告发布:2014-06-06浏览:2025下载186次收藏

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发改委主任 xxx  

   

    按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着重查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总体上看,我能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注重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对照党章照镜子,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以及改进作风的要求,我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作为一把手,我的大局观念不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参谋作用没有体现到位,浮于上面,不贴近群众,脱离基层,把自己置于“楼阁”之中,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一、“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一是我作为省发改委的一把手,对有些发改委过去沿袭下来的形式上的东西,自己明明知道是形式上的,还接着继承和发扬,根本没有改正和刹车,对此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不怕场面大、喜欢做表面文章、让大家肯定和表扬的心态,心里总想着通过这种形式上的东西让系统上下都满意,对我能有个好印象。例如,省发改委每年都在夏秋旅游旺季召开全省发改系统会议,巧取其名是发改系统研究班,实质是吃点、喝点、交流感情、休息休息,把研究班开成了吃喝会、娱乐会、发礼品会和交流感情会,大家会上发言也很肤浅,精力根本不在会议内容上,况且会议本身实质内容很少。这种会开了二十几年,基本没有看到通过这个会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这种会的实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对机关工作作风产生了比较坏的影响,参加不上会议的各地副主任和省发改委的其他干部对此意见很大,我本人也曾经意见很大。但我当了主要领导后,别人说可不能在你手里把全省发改系统联谊的机会弄没了,我一想都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就接着开吧,形式就形式吧,反正大家都高兴。不但没有进行纠正,反而对召开研究班觉得心安理得了,对群众的意见也视而不见了,是典型的把形式主义“发扬光大”。  

    二是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召开会议,而是照猫画虎按套路开,国家或者省里开完会,省发改委也紧接着开个类似的会,是典型的用会议贯彻会议。比如,每年都要开一次全省发改工作会议,还要把各市(地)的政府领导都叫来,有时还开到县,二三百人聚到一起,实质上没有多少需要在会上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却非要开个会走形式,只不过把国家发改会几个文件印发一下,有关领导讲话精神传达几句,和纸上的也没什么差别,作一个不痛不痒、没有实质内容的报告,有时候内容不够就拼凑几项,硬凑一上午、一天的内容,还要安排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每次都希望分管省长能去讲几句,无非是觉得各个厅局都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分管的省长也都去讲话,如果分管省长不来我们这讲话就显得我们工作不重要,来我们这讲了好像我们发改委工作就重要了,这是典型的爱虚荣、求攀比,是虚荣心和形式主义作怪。  

    三是发改委有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实际上是被动的,即使制定的制度也没有很好的执行,有的执行了也不到位,一部分制度根本没有执行,形同虚设。例如,省发改委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一共制定了六十多个,对每个行业的项目审批都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受理条件,都有严格的办理时限要求,但是这个制度很少有人执行,造成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效率不高,没有按受理条件审核和告之明确的补充内容,工作不透明,不具备受理条件的文件也收下,使得项目无法履行正常的程序,压文、压件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对这一点基层和群众的反映非常强烈,对发改委审批意见最大的也是在这里。比如,前些年我分管风电的时候,大庆瑞好风电项目报到业务处,处里应该马上给出是否达到受理条件的告知,但实际情况是没有明确告知对方,而是收下来说要研究研究,结果一研究就研究了三个月,项目单位反复咨询的时候,也没有给人家明确答复,没有严格按制度办理。项目单位法人刘军找到我,我虽然让处里迅速办理了,但并没有对业务处进行批评、纠正和处理。特别是我当一把手以后,并没有加强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管检查,导致部分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这些都是我的责任。又如,委内对审批流程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也是一项很好的、比较科学的工作制度,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需要两个主任共同签发文件,一位副主任负责初审(签),一位负责核签,核签的人是监督、把关,但在实际工作中,核签的人几乎没有认真看过文件内容,有的怕得罪人,影响关系,敷衍了事,画圈了之,使得一项在国家发改委成功的制度制衡关系在我省变了样,成了形式。对此,我没有及时纠正,而且还默许纵容,使制度变成了摆设。再比如,主任办公会讨论项目审批,有时候流于形式,主要是有的班子领导对于与己没有紧密关系、不是自己分管领域的项目不大愿意发言、不表态,没有从工作的角度负起责任、进行严格把关,我也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纠正,使主任办公会变成了处长汇报、分管主任说明、个别主任提提问题、其他处长当观众、我拍板的形式上的办公会,变成了仅仅是少数几个人之间的“研究讨论”,对问题的研究不深入、不透彻,会议的质量不高,没有切实起到对项目审核把关的作用。  

    四是忙于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比较多,自己主动安排的有针对性的调研很少,即便安排了,也有走形式的问题,不是真正的经过充分准备、带着问题而去调研。例如,我下去看项目、搞调研,有时被当地“牵着鼻子走”,车子开到哪儿,就看哪儿,开到有展板的地方就光看展板,听完解说员解说,就草草结束了,没有深入到一线,没有跟基层人员进行直接交流,自然也调查不出什么新东西,研究不出什么新成果,更解决不了基层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把调查研究变成了做样子。  

    五是在项目建设推进和管理中有形式主义。三年产业项目建设活动中,我对处室提交的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把关不严,为了迁就地市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也为了完成项目个数和投资预期目标,为了能向省委省政府“交卷”,就把个别经不住推敲的项目也同意先列进去“滥竽充数”,等下半年出现新的替代项目后再进行补充调整。例如,2012年585个省重点项目中,有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套建一些商业项目,是用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外衣进行包装的,其中,大庆就有好几个这样的项目,但碍于情面、为了照顾地方情绪,也是为了凑数,为了满足1500亿元的投资目标,也都同意列入了省重点推进项目。2013年的600个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中,大概有12个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含有或捆上了房地产开发项目,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属于纯粹的产业项目,我们没有剔除,也纳入了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再比如,虽然按要求建立了项目招投标专家库,但我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不够,专家库没有起到规范招投标的作用。专家库里面有几千个专家,每次抽签都是随机的抽取,表面上看很公平,但实际上是典型的做样子,因为专家库里面细分了上百个行业,每个行业中还有细分,有的行业领域里专家只有几个人,每次所谓的随机抽取肯定都是这几个人,这就给搞名堂的项目提供了机会,也给招投标的非法操作提供了合法挡箭牌,也可以说,给搞形式主义提供了合法挡箭牌。  

    (二)官僚主义方面  

    一是耍技术业务权威,由于自己在省发改委工作时间比较长,业务比较熟,上下级同事也比较熟,就自我感觉在业务上要高人一筹,特别是觉得较为深入的掌握了一定电力、煤炭等能源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政策规定,也做过这方面学术上的研究和探讨,国家能源局也邀请我做过专家,还曾经跟能源领域的有关专家进行过技术交流,就自认为是发改业务特别是能源领域的权威,对同志们耍官僚,在工作上我也总是命令性的语气,不谦虚、没耐心,听不完整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不屑于交流,弄得负责这个领域的同志不敢跟我说话,大家都不敢和我进行业务上的交流,管煤炭的处长胆儿突的,搞环资的处长也冒汗,搞火电、风电的都很害怕。特别是当了一把手后,更缺乏耐心,脾气也更大了,心情更加急躁,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也没有耐心给别人认真讲解,总觉得是耽误时间。例如,一个处长搞一个方案,向我汇报了三次,我总认为他问的问题太幼稚,没有跟他仔细解释,结果这个处长好几宿没睡好觉,不知道怎么办,和别的领导诉苦,我才知道情况。耍官僚,既拉大了我和同志们之间的距离,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我作为一把手,有厅局老大的思想,有高人一筹、用厅局权威压人的思想。比如,省发改委牵头办理一些事项,我在具体协调的过程中,总有省发改委比一般厅局站得高、看得远、研究得深的思想,自以为我们是权威,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总觉得厅局的想法、思路窄而浅,措施不到位,很少主动上门去听取意见,研究问题时都是把他们找来的多,有时来不了主管的同志,就感觉是对我们的不尊重,这是典型的大衙门思想和作风。  

    三是我在发改委工作时间长了,脑子里固化的东西多了,办事凭经验就自然养成了习惯,有时会凭经验和主观进行判断。例如,有的企业咨询我,要到佳木斯富锦地区找煤、找矿,根据我们掌握的现有地质资料,我们认为那里并没有大区块的煤炭资源,于是我就直接回复说:你们去了也没用,以前勘探多少遍了,就别费力气了。但是企业并没有盲目听从我的建议,而是用新的探矿技术做了一些找矿探矿工作,结果发现了比较可观的煤炭资源。如果当初听我的,就不会发现新煤田,也会失去商机和加快发展的机会。又如,宝清大河镇地区,我们前些年初探认定有大的褐煤资源,当时国电集团积极性很高,申请探矿,我们凭经验告诉他们,加大投入没有问题。结果精查钻了若干个井,不是煤而是硅藻土。再比如,根据以往的经验,各地申请国家核准的热电联产项目很少有文件材料齐备的,不是缺热论证就是少电研究。所以,当这类项目单位来汇报项目情况时,我基本没有耐心认真仔细的听人家的汇报和理由,经常是没等人家汇报完就几句话把人家打发了,弄得对方无所适从。  

    四是我在工作上有时方法老套陈旧,不能及时适应环境变化,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比如,项目投资原来都是先批建议书然后再批可研,2004年投资体制改革后,取消了企业投资项目包括电力煤炭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审批,但项目单位在办理环评、土地预审时,没有项目建议书的批文就办不了,我们就又给发了“路条”,实际上是项目建议书的翻版,回到了改革前的老路,没有主动深入研究新的形势下投资体制配套改革的办法。  

    五是存在听取其他班子成员和委内职工意见不够充分的问题,与委内干部群众交流的相对较少,有时让人感觉很难接近、工作中有官僚主义习气。特别是当了一把手以后,和大家交流少了,心里距离远了,一起共事的同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交流谈心了,大家都觉得要敬而远之。例如,23年前跟我在农村一起扶贫的邹大伟同志,我俩在一个办公室住了一年,冬天冻得睡不着觉就起来聊天,可以说是同甘共苦的同志,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的,但自从我当了委领导特别是主任以后,现在他见到我,总感觉陌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发改委主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