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分析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14-05-26浏览:2511下载160次收藏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分析报告  

   

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工作,而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于缺少关心和爱,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状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以此找到解决的办法。  

调查时间:x年x月x日  

调查对象:xx市个别农村  

调查方式:访问、网上查询  

调查成员: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年轻的父母中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务工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付给父母一方、祖父母或亲朋照顾,于是农村便出现了大量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未成年人,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的主要流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随着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调查,56.4%留守儿童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的儿童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对于我们市来说,农村人口比例大,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在外务工人员有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多万,而且其规模有扩大的趋势。我们许许多多的村庄,农闲季节除了儿童和老人,很少见到青壮年人,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外出打工去了,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留守儿童年龄尚小,不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学习的技能,如何理财、如何保管自己的生活用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甚至于正常的饮食起居等等,都需要具体的指导。作为学校,当前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因此实事求是的讲,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总体良好,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在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一) 教育问题  

    我们常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而良好的教育则是儿童的未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与约束,农村留守儿童们普遍对学习缺乏目标和追求、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现象明显;同时,部分学生自卑心理明显,学不懂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导致学习难以跟上。根据有关调查,我们驻马店市目前有35%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隔代抚养,娇宠溺爱多于批评教育,只注重生活上的照料、物质上的满足,缺乏学习上的指导、道德上的培养。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有10%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很差,班级最后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因学习差导致厌学,因厌学导致学习更差。进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放弃对子女上学的期望,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甚至跟随父母外出务工,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意识的剥夺了,这对于国家,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这种错误的选择或者是无奈的选择所带来的恶劣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二)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隔代带养或由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带养,这些临时监护人,或充当留守儿童寄食者的角色,不愿意对留守儿童管教太多,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愿意严肃指正;或过分溺爱孩子(以隔代带养的监护人居多,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把娇惯和迁就当成了对下一代的爱,导致了一批“问题儿童”的产生。据调查发现,近65%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理沟通,其中28%的留守儿童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还有1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向、寂寞空虚、自卑闭锁、情感冷漠、盲目反抗、仇视憎恨、暴力攻击等等。笔者在调查时发现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今年6岁了,他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了上海做保姆,他的父亲则常年在外搞建筑。虽然每年他的母亲都会回来一趟看他,给他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他的奶奶说,小男孩母亲不在家的时候,他总是会无缘无故的哭,什么也不说,也不太爱出去玩,性格很是古怪,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  

   

(三) 生活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疏于照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完整行使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年人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年老体弱精力有限,文化不高封建迷信,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找医生找巫婆神汉,受到意外伤害又不能及时救治等等事件时有发生。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兄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另外由于留守女童特别是一些女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加上他们缺乏亲情的关爱,倍感孤寂,急于结交一些朋友,也给一些社会上心怀叵测的人提供了趁机而入的机会,他们受到性侵害后不敢或者没有及时告诉老师或监护人,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有的甚至沦为性侵害者的帮凶。  

   

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分析  

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的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现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根据我们对以上问题与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现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分析:  

1、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当今农村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夫妇同时外出打工,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如果有必要一定外出务工,务必要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家。关注孩子的成长,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做到孩子有纰漏时纠正,孩子孤寂时抚慰,孩子进步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理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能够知道孩子心里所思所想,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其次,各界基层组织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思想道德教育;再次,也是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会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这也是非常有效也可行的方式之一,据我们的调查,通过自强的志愿者与爱心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过完留守的日子,学会开朗、大方、乐观地看待世界。  

结语: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它不应该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而应该让全社会更多地去反思,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体制改革问题,如此一来,中国农村问题,甚至是中国国情问题,都应该会得到圆满解决。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分析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