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民的新期盼
新时期农民的新期盼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歌曲里所唱,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有效展开,农村法制建设加速推进,农民思想观念显著变化。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更好更多的实惠,广大农民无不欢欣鼓舞。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城市,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导致农村“空心化”,留守农村和种地的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城市的不断扩张致使耕地减少,失地农民成了社会问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生产方式低,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难以保证农副产品数量、质量和安全。农村社会事业和服务水平依然较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农村社会公共管理格局未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
中国农村改革又到一个转折关头,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调查走访了部分乡村干部、留守农民和农民工,他们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就是新中国60年来,“我们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人身自由权、社区(村组)自治权、减免赋税权”。他们从内心里感谢党和政府,但他们对未来还有更大的期望。
一、期盼稳定的土地承包权。
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理论上法规上已经解决,形式上也没有问题,但在实际中并不向我们想像的那样。承包权多少年不变在实际工作中是无法操作或在相当一部分田少地区无法到位。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具体情况的客观存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这一方面的矛盾愈发有突出之势。虽然国家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村中土地承包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界定,但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最现实的表现就是新增加人口,如出生、婚进等方式新进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一)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二)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三)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预留承包地基本没有,所剩无己,经不住几个新生人口享用。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已无法增加,基本没有荒地留给开垦。同时随着环境保护的深入人心,今后更将集中开荒。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以前还有,今后将很难再有。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只有不断的调整农户的承包地,带来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农村也是这么做的。某村民小组原有土地800亩,500人口,人均1.6亩。某年该村婚进人口3人,新生人口2人,迁出人口1 人。而该村却没有多余土地。为解决净增加人口的承包地问题,该村经三分之二以上人同意,对承包土地进行调整。据了解,该村近十年期间,调整土地3次。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给即将来的土地流转将带来更多的矛盾,留下隐患无穷,对规模化经营将产生长久的矛盾,对农业长期发展,农村社会稳定都将是一个长久的威胁。期盼能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此问题。
与不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伴随的近来成为热点的是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一是国家征地补偿政策的不合理,导致大量土地级差地租,注入开发商和政府口袋,农民补偿过低,形成了失地农民长期社会保险不足现像。二是给予农民的补偿在村民之间的分配难以平衡。被征地农民与未被征地农民在收益上产生新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政府往往是通过调整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其他相类似办法来解决,也导致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
二、期盼能有一个生态文明健康的环境。
当今的城里人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或在农村有过一段岁月。在我们记忆中的农村,山青水秀,小河流水,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而那已经是过去时。现在的农村,随着工业的污染,农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污染,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河水变黑,垃圾遍地,河道淤塞,房屋乱建,杂草丛生。除了田里的农作物没有大变样外,其他都已经变了模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恢复农村环境,国家实施了三清工程(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在全国各地正在推广之中。应该说,通过推广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变“三废”(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为“三料”(肥料、燃料、饲料)、以“三节”(节水、节肥、节能)促三净(净化水源、净化田园、净化家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大面积应用还有相当大距离。更关键的是不能一阵风,前面刮过后面松,形成“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烂、四年废”现像。为改善环境而建设的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维护、养护的责任主体、责任机制不落实,将难以发挥长期效益,反而挫伤农民今后进一步整治的积极性。在少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某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花费数百万元,动员大量物力、人力建设了中心村、村部、垃圾池、公厕等,却没有人维护。结果,公厕无人愿去,垃圾池成为新的污染源,中心村仍是垃圾遍地。环境建设头要开好,更要保持环境长效管理的机制。
在建设物质生活环境的同时,更要打造文明的精神生活。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民的精神生活被提上了议事
新时期农民的新期盼
本文2014-05-26 15:28:1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513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