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编写出符合时代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新成果的教材,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材既要准确、完整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理论,继承和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根据新的实践加以不断创新。比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尽管马克思也阐述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等,但这是服从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的。马克思没有任务为资本主义怎样搞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服务的。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定性,研究它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及其规律,是其基础内容。同时,还要研究资源配置,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方式、途径及其规律。不能简单地断定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应涵盖当代资本主义。当今时代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时代,社会主义需要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社会化生产、发展和调节现代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与成果。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也要研究在新科技革命和新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具有自我扬弃意义的趋向社会主义的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需要继承和坚持,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的原理具有普遍意义,但马克思所能认识到的是社会主义以前的情况: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一般表现为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们社会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可能变异出主观随意性,从而出现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人为拔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超越发展阶段的情况,这种拔高的和超阶段的生产关系从相反的方面不适应甚至损害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应从理论上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又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这一理论从总体上说是科学的,必须坚持。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等都是站不住脚的。但劳动价值论也需要发展。生产劳动的内涵需要拓宽。物质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商品价值,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内容,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一概否定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功能,会显得缺乏现实说服力。
把握“源”与“流”一脉相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要以准确完整地把握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原意为前提,不能不认真研究马列而妄谈发展马列。理论创新是“流”,不能割断其与“源”的传承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经典作家一再强调的,但在我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与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又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既是坚持,又有创新。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也是马克思
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材既要准确、完整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理论,继承和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根据新的实践加以不断创新。比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尽管马克思也阐述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等,但这是服从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的。马克思没有任务为资本主义怎样搞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服务的。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定性,研究它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及其规律,是其基础内容。同时,还要研究资源配置,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方式、途径及其规律。不能简单地断定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应涵盖当代资本主义。当今时代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时代,社会主义需要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社会化生产、发展和调节现代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与成果。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也要研究在新科技革命和新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具有自我扬弃意义的趋向社会主义的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需要继承和坚持,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的原理具有普遍意义,但马克思所能认识到的是社会主义以前的情况: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一般表现为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们社会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可能变异出主观随意性,从而出现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人为拔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超越发展阶段的情况,这种拔高的和超阶段的生产关系从相反的方面不适应甚至损害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应从理论上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又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这一理论从总体上说是科学的,必须坚持。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等都是站不住脚的。但劳动价值论也需要发展。生产劳动的内涵需要拓宽。物质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商品价值,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内容,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一概否定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功能,会显得缺乏现实说服力。
把握“源”与“流”一脉相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要以准确完整地把握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原意为前提,不能不认真研究马列而妄谈发展马列。理论创新是“流”,不能割断其与“源”的传承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经典作家一再强调的,但在我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与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又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既是坚持,又有创新。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也是马克思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点击下载
上一篇:民主集中制的要义下一篇: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组织中来
本文2005-08-24 17:08: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43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