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群众路线对照检查材料

栏目:自查报告发布:2014-05-16浏览:2658下载257次收藏

市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  

中共※※市委  

   

按照达州市纪委、达州市委组织部《关于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开好2013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市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市委班子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查找班子在反对“四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现就市委班子有关情况作如下剖析。  

一、2013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达州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全党动员、全民奋斗、苦干实干、科学发展,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增长1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4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5122元、同比增长13.1%。  

(一)坚持科学发展,做强优势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完成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200亩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工程,鸿光林业、民达建材等项目竣工投产,源丰林业、龙强建材、银同元石膏、天然气储气调峰(lng)等项目加快建设。整顿重组5家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原煤生产能力达231万吨/年。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4亿元,同比增长20.5%。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打造“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基地”为目标,突破性发展特色种养业,全力实施养殖业“千百十”(到2017年,出栏旧院黑鸡1000万只、生猪100万头、肉牛10万头、板角山羊10万只、蜂蜜10万桶)和种植业“百万亩”(到2017年,发展茶叶20万亩、马铃薯种薯20万亩、经果林30万亩、道地中药材10万亩、杂粮20万亩)工程,全年发展富硒特色产业基地70万亩,新建畜禽养殖小区50个,培育规模养殖示范场206个、养殖大户1679户,共出栏生猪80.1万头、肉牛8.8万头、山羊29.7万头、旧院黑鸡1050万只。  

三是积极发展商贸物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全力抓好公路、铁路物流港建设,中国南北物流港和秦巴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5.05亿元、占gdp比重24%。实现外贸出口733万美元。  

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出台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的十条措施,大力推进八台山—龙潭河5a级旅游景区综合开发,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全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5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24%。  

(二)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建设。  

一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寨子河水库建设加快推进,李家梁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3座病险水库整治和小农水年度建设任务,有效解决5.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新建和改造高低压线路387.7千米、配变47台、户表8836户,顺利完成46个乡镇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城(口)万(源)快速通道顺利通车,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即将开工,※※火车站扩能改建、达陕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国道210线城区段改造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省道302线获批为国道347线,5条县级公路升为省道,农村断头路、联网路加快建设,完成村道公路建设110条、625公里。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现代山水森林城市目标,实施城市建设以太平镇为主中心、白沙镇为副中心的“双核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白沙城市副中心和官渡、青花等城市组团建设,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启动※※火车站片区综合改造、罗家湾山地整治和城市东区改造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房屋征收60.8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雨污分流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城市内涝治理、道路整改、路灯改造、管网入地、休闲文化公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三是扎实推进新村建设。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推”原则,按照生产和生活需求相结合、产业和基础建设相结合、民间和政府投资相结合、完善功能和注重美观相结合,积极推进场镇新区和示范新村建设,全面完成“2+88”新村建设任务,新村聚居点新建农房2014户,改扩建及风貌打造780户。  

(三)坚持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潜力。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体制、乡镇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和干部人事体制“五大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针对因“部门有权无人管理,乡镇有人无权管理”而造成的基层管理缺位现实问题,大力推行委托乡镇执法,已将15个部门的98个项目下放乡镇委托执法;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开考调、公开选聘、轮岗交流等制度,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氛围,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地域合作,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大力实施“北向开放”战略;突出资源优势,制定工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实效。全年累计到外地开展招商活动67批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53亿元,其中完成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三是深入推动全民创业。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带动、群众主唱”原则,大力扶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全面推进农村股份合作,推动产品向商品转变、农民向股东转变、单家独户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全年发放各类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239万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731户,注册资金8378万元,新发展微型企业233户、注册资金2330万元,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83户、注册资金16478万元、参股成员2098名。  

(四)坚持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生态※※。  

一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发展环保产业。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行产业发展中生态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全年完成13家煤矿、4家非煤矿山的关闭任务,引进节能环保产业和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20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工业污染指标明显降低。  

二是强化林政管理,发展林业产业。实行最严格的森林保护政策,从严控制采伐指标,严禁滥采滥伐、偷拉盗运木材;加大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和日常监管,取缔非法经营加工点28户,查处林业违法案件92件,没收木材330.92立方米。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8万亩(含天保、退耕还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3%;培育核桃、猕猴桃、珍珠花菜、中药材等种植大户96户,实现林业产值15.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利1870元。  

三是加强环境治理,打造舒适人居环境。扎实开展重点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违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群众路线对照检查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