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
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条件和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变化越来越快,基层文化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应着重把握六个方面。
确立三种理念
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建设,理念创新是前提。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基层文化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发展理念。一是确立统筹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统筹兼顾。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统筹发展的理念,首先是指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必须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不仅仅是实现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其次是指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多数文化娱乐场所集中在县级以上城市,广大农村多处于缺设施、缺经费、缺人才的“三缺”境地。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文化设施布局、文化经费投向,还是在文化生活安排、文化产品生产等方面,都应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二是确立文化多样性的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结构、信息渠道、接受能力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倾向愈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的多样性。三是确立发展民间文化的理念。应改变由政府统包统揽办文化的观念,改变忽视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既注重运用民间力量兴办文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渠道,推动民间文化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注重挖掘民间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基层文化发展的特色优势。
强化三类阵地
基层文化阵地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应从当前基层文化的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类型,加强分类指导,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受文化产品、享受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一是建设公益性文化阵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基层公益性文化机构,在培育“四有”公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向社区、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倾斜,切实加大投入。二是管理经营性文化阵地。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三是推动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共享。这样做,一方面,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会进一步重视内部文化设施建设,为单位职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有益场所;另一方面,社区和镇村干部也能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动员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这是目前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
创新三项内容
目前,基层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演出市场、广播电视等利用率不高、参与面不广
筑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
本文2005-08-24 17:05: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42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