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的应对措施
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的应对措施
【摘要】 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的应对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监测、急救的应对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是完成“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重要任务,也是产科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其他如胎盘滞留、产道损伤、产妇本人凝血功能障碍、dic等也占一定的比例。因此应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恰当的预防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有很大意义。
一、产后出血的概念. 正常产后出血量一般不超过100毫升,如果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毫升,就称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危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农村更为明显。产后出血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出血量最多,产后2h内出血者占产后出血的80%,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异。因此,产妇分娩后应在产房观察2h,以免产后出血漏诊延误治疗。
二 产后出血的原因.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产后宫缩乏力:由于种种因素,使产后子宫肌纤维收缩及缩复不良,使正常上血作用不能实施而引起出血,这是产后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占70%—75%。
(2)胎盘滞留:胎儿娩出30分钟后,胎盘尚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又分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残留几种类型。胎盘不能及时排出会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引起产后出血。
(3)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软产道与胎儿大小不相适应或胎儿娩出过快,可造成软产道裂伤,导致血管断裂而出血。如子宫颈裂伤、会阴阴道裂伤表现为胎儿晚出后多量鲜红色血液持续不断地流出。
(4)凝血功能障碍:产妇若患有全身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液病、肝病等,也可引起产后出血。此外,如果本次妊娠有重症胎盘早剥、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死宫内滞留过久、羊水栓塞、严重的宫内感染等,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消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可造成凝血阻碍而发生产后大出血。
三 预防及其采取应对措施
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的应对措施
本文2014-05-08 09:01:41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345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