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辅导材料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14-04-17浏览:2035下载219次收藏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辅导   

      

    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这本书就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论述,特别是为民务实清廉方面的论述,包括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的论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党的纪律等方面的论述,共340多条,7万多字。这些重要论述,是从大量经典著作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前后连贯,思想深刻,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现实针对性和可读性。这些论述,对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克服“四风”,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群众观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就关注群众的历史地位。在著作《神圣家族(节选)》中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发展是历史上每个人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单个人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因此,马恩在《神圣家族》这本著作中强调,“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致燕妮·龙格》中,他强调,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   

  解读:两本著作中两句话,都是在强调少讲空话,多做实事,要用实干精神。   

  十月革命后,列宁把人民群众比喻作大海,而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只是沧海一粟。列宁曾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中讲到,少来一些政治空谈。少发一些书生的议论。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中这样论述,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二、毛泽东时期的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重视群众工作,党对群众工作的认识是伴随着党的成长轨迹逐步演进和升华的。   

  1.群众路线的萌芽    

  在群众路线的理论上,毛择东同志做了重大的贡献。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   

  毛泽东在建党初期就主张实行“民众的大联合”,在1919年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明确指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把“民众的大联合”看成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提出“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390页)   

  党的“一大”决定以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运动。党的“三大”宣言也指出:“拥护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党的“四大”认为:“要使中国不陷于奴隶地位,完全靠着中国劳苦群众的努力。”共产党人要为“各种具体的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以取得群众对我们的信仰”,在“指导群众的行动的时候,必注意提出的口号,使能适合当地群众的组织力量、需要及情绪,而促使群众做切实的更进一步的努力”。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批驳了党内外对群众运动的种种责难,充分估计了农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   

  2.群众路线的提出   

  从目前查到的中央文件或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看,1928年6月党的“六大”以前,还没有使用“群众路线”一词。1928年党的“六大”决定“争取群众是现时的总路线”。同年11月,李立三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下,需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但用语不太明确。   

  1929年9月28日,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专章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还说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也“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使“群众路线”的概念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   

   

  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也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们党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   

  1934年,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又阐述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革命利益和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把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筑成革命的铜墙铁壁等思想,提倡工作“群众化的方式”。他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辅导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