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课的提纲
坚持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
加快建设“成渝之心·未来之城”
——在***上党课的提纲
(2014年4月16日)
同志们:
根据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课,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快建设“成渝之心·未来之城”,与大家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首先得了解群众路线从哪里来?它的内涵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怎样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这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作个回顾和学习。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生和发展
群众路线产生于党的初创时期,形成于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我们的传家宝。1921年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要让“劳动群众”的势力“发展和团聚”起来,创造一个新社会。抗日战争期间形成了群众路线理论:一是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概括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三是阐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系。党的七大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问题,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党的八大第一次在党章中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融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的奋斗历程和执政使命,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
我们党是靠群众路线起家的,也是靠群众路线发展壮大的。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指引下的群众工作史。建党初期我们“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抗战时期我们以群众性游击战的方式开辟敌后战场、赢得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用“手印”开启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世纪新阶段,奥运开幕式上的“大脚印”礼花折射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步伐,这一切无不展现了群众路线引领下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这是我们党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价值归宿。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重要问题。认识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和伟大创造。“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工作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认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发展。这个认识论在毛泽东的两论之一《实践论》中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示出来了,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群众路线思想作为我党一个多层面的伟大创造,在1943年毛泽东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他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升华为“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赋予了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大飞跃。党的十八大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界定。这样,群众路线思想,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目的。群众路线的灵魂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党为民众服务。“务实”,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途径。“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怎样才能做到“为民”,需要我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摸清规律,掌握主动,善于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事情做起,解决实际问题。“清廉”,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保障。清则心境高雅,廉则常乐无求,清廉使人刚直不阿,心系群众,无悔事业。
群众路线的落脚点是群众得实惠。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好是坏,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感知方式就是看得没得到实惠。当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提升,赞成拥护我们的工作,便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终极诠释。自古以来,人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和社稷安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实惠二字。当发展的取向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是群众得益,公众自然会全身心的参与发展、推动发展、维护发展。
群众路线的首要践行者是领导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只有先自己照照镜子,认清党员干部队伍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群众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就有多高。打铁还需自身硬,党风政风民风,关键在领导干部是什么风。只要领导干部带头言必信、行必果,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党章,主动接受监督,扑下身子接触群众,真心实意帮扶群众,使广大基层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就能形成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宏观背景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以往开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在当前新形势下,开展这项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落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舞人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如何才能实现?当然要经过艰苦奋斗。这种奋斗,仅仅依靠我们党自身是断然不行的,还需要我们党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和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在共同奋斗中,一方面要靠党员、干部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缺一不可。所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可以说,这抓住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
第二,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当前,“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党的群众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认同和利益认同;二是经济转型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三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
市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课的提纲
本文2014-04-15 15:55:04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184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