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03-19浏览:2680下载151次收藏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连接着科研机构与农民的生产,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巨大推动力,只有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技术或成果转化,才能服务于生产实践。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这个机构已经明显地不适应。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展仍不平衡,机构改革与建设步伐较慢,职责任务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技能素质不高、条件建设落后等问题仍然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一大瓶颈。  

我市为农业大市,但我市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却相当滞后。今年市委、市政府着力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组建农林科学院,这将对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是一极大促进。但随之而来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问题。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科技人才资源浪费,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等问题十分突出,更不用说专业性较强的仪器设备。据初步调查,表现为“四缺”:一是缺少办公用房,办公电话、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办公基础条件较差。二是缺少仪器设备,拥有天平、放大镜、便携式土壤养分测定仪、农残快速监测仪等简单仪器设备的推广部门仅极少数,工作手段严重不足。三是缺少交通工具,只有个别推广部门拥有汽车或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绝大部分农技推广人员靠走路和骑自行车下乡。四是缺少试验示范基地,基本上无法开展最基本的试验示范工作。农技人员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或从事推广工作程度和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现行的农技推广机构一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以政府推广机构、农业科教单位为主导,以社会非营利性机构、龙头企业和民间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推广体系。  

我国每年大约产生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被“搁浅”,造成成果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创新注入,生产水平较低。究其原因,就是处于中间环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处在“线断、网破、人散”的薄弱状态,不能及时地把科技成果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同时,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相互脱节,没有很好地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当前的两大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即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强化其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的前提下,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有利于解决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对强化其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