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现代农业是实现兰州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02-12浏览:2689下载276次收藏

   

现代农业是实现兰州城乡一体化的  

有效途径

 

牛铮超  

   

科学定位和准确认识城乡一体化要实现什么和如何实现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也就是说,是走实现把农村变为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用工业取代农业的替代型城乡一体化之路;还是走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赶上或超过与城市居民的城乡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农村服务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资源的城乡协调互补型的城乡一体化之路。前者代价高昂、后果严重,后者产业衔接、产业链递进、城乡互补、全面协调可持续。尤其是地处内陆的广大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如果仍然主张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实质是走替代型的模式,这种模式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代价高昂,实不可取。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兰州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上的有益实践,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解。新农村试点工作实施三年来,扶持发展村132个,60个市级试点村共组织各类产业化项目10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8项;60个试点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搞出44%;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全市紧紧围绕“城市农业”的发展思路,打造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化农业,已形成了具有多元化和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的基础格局。  

   

 一、实现兰州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和问题  

    (一)兰州市经济社会存在的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经济矛盾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兰州市经济产业结构呈现不合理的过“农”、过“重”、过“商”的特征是兰州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深层经济特征,这些特征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构建城乡一体化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一是第一产业过“农”,传统农业为主导的特征十分明显。第一产业过“农”的直接结果造成了不仅是农业,而是整个经济结构的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途径少,收入增长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差距、收入差距结构性矛盾就突出。  

二是第二产业过“重”。 2008年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78.66%。第二产业过“重”,一是造成工业与农业的产业联系断裂,工业并不是农业的产业递进,农业也不是工业原料的初级产品供应,农业产业化低,工业对农业的产业接续性差,城乡经济的二元产业结构就越拉越大。二是在经济发展中,重点倚重工业,工业结构过“重”,在结构转型过程中,会造成农村经济资源的严重外流。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具有高风险、波动性、分散性以及收益相对较低性,对资源的吸引力就小,农业面临劳力、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大量外流,造成农村经济的停滞甚至萎缩。  

三是第三产业过“商”。表现为商贸流通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三产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发育不良。流通业又以商品市场较为发达,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的过“商”就导致了农村服务城市、农业服务工业的功能减弱,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服务城市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要素市场的发育不良,又反过来不利于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和劳动力等要素向农村和农业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制约瓶颈,给城乡一体化发展造成新的障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体质羸弱”对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拖坠”效应,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兰州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较小,只占全市gdp的3%,但对于整个城市经济的影响却不容小视。由于兰州农业经济实力不强,所产生的振幅波动,影响整个经济周期性波动。长期以来,兰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及农民抗风险能力弱,因灾或其它因素稍有变化,使农业生产出现周期性波动,一方面导致农民或“卖”难或“买”难的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波动,带来农产品价格的超常波动。都会扩大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的振幅,振幅扩大对我市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镇居民、农民自身的利益都极为有害。  

    (三)形成兰州经济社会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症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处在传统农业阶段  

兰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滞后的表现是兰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仍是传统农业形态,造成了兰州城乡二元结构特点比较突出,城乡差距过大甚至还在继续拉大。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低产出、低效益、低收入,从城乡所创造的gdp差别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现代农业是实现兰州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