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及当代意义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02-12浏览:3028下载283次收藏

论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及当代意义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统筹兼顾思想,主要包括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工农并举思想、重点内倾、区域平衡的统筹区域发展思想、除旧布新、适当安排的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思想、合理开发,变害为利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通过对这些统筹兼顾思想的总结梳理,提炼出供我们发展可以借鉴采纳的基本经验。  

一、以农为基,以工为主,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工农并举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如何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农业大国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全新的课题。在此后的20 年里,毛泽东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他强调,农业生产是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农村中的其他工作都要围绕着农业生产而且为它服务。1956年他还亲自主持起草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在《纲要》的序言里,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是,发展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极重大的地位。农业用粮食和原料供应工业,同时,有5亿以上人口的农村,给我国工业提供了世界上的最巨大的国内市场。从这些说来,没有我国的农业,便没有我国的工业。忽视农业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是完全错误的。”1960年8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中更加明确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其二,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城市与农村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工业和农业战略优先发展权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他强调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城乡发展思路实际上就是重工业优先发展基础上的工农并举与统筹兼顾。
     其三,必须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在领导农民革命的斗争中获得政权的,毛泽东深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借鉴前苏联经验时,批评苏联没有很好地考虑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必然发生矛盾,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矛盾,必须三者兼顾,不能只顾一头,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必然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国家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他要求:“我们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以外,必须在增加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争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百分之十的社员的收入能够不增不减,如有减少,也要及早想办法加以解决。”他还指出,“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二、重点内倾、区域平衡,是统筹区域发展的起点  

    建国初期,我国的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还约有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沿海与内地发展极不平衡。同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又使我国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举步维艰。于是,毛泽东独辟蹊径,大力发展内地经济、经济建设重点内倾。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沿海仅为32项,只占全部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内地占五分之四”。想凭借国家的力量,适当地分布工业生产力,逐步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后来,毛泽东进一步认识到可能有更长的和平时期,因此要克服“损东补西”的错误倾向。他又强调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然而,对沿海地区要充分合理利用,不能限制,因为“好好地利用个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想通过发展沿海的优势经济,来增强其对内地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进一步巩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及当代意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