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质和对策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12-23浏览:3019下载182次收藏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国家国民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抓出问题产生实质,才能以较宽眼界观察问题,进而坚定解决问题的信心。 
    1.1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多年来,困扰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农产品的数量短缺,尤其是粮食短缺。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实行,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我国不但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而且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伴随着这些进步的是农产品市场变化。农产品市场是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产品需求已由最基本需求层次向更高层次提升。人们需求日益丰富,内禽、蔬菜、水果消费增大,营养、优质、特色已成为消费时尚。农产品质量安全,自然成为人们消费的基本要求。 
    1.2农业发展环境变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持续产生破坏性影响;种子、肥料、农药、兽禽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商品化和外部化,及某些动植物激素、调节剂使用,大大改变动植物生理发育过程和原有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在形成新的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并对农业有益生物繁衍产生抑制性影响。农产品商品率持续提高,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取消及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使农产品经营主体多样化,经营环节链条化,农产品的时间空间上流动性大大增强。这些均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日益复杂化。 
    1.3农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一定角度看就是一个市场交易问题。消费者需要安全优质农产品,农产品经营者、生产者就能够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供求双方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交易规则,平衡利益,达成交易,实现农产品数量上、质量上供求平衡。当前农产品消费者对所购买农产品质量并不满意,问题就出现农产品市场的失灵上,主要表现就是生产者优质不能优价,消费者优价不能优质。当前我国农产品交换仍然主要是原始的实物产品交换方式,农产品缺乏必要的商品包装,农产品安全优质缺乏有效标识,更没有形成专有品牌,消费者凭肉眼和经验难以对农产品品质相区别。于是市场上“搭便者”现象大量发生,优劣产品鱼目混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者得不到合理回报,付出高价钱消费者得不所值,久而久之,优质安全农产品便会退出市场,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造成生产者优质不能优价,消费者优价不优质原因,换一句讲就是信息不完全。消费者对市场质量产品信息缺乏了解。市场又不能有效提供信息服务,便造成交换的低效。 
    1.4农业生产方式的不适应。隐藏在市场不完全后面深层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在新形势下暴露了许多不适应地方,单纯分散的农户经营,难以应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分散的农户,无力应对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对农业环境破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环境权益;分散的农户难以按照统一要求,大规模进行标准化生产,推行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开展农产品检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分散的农户,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有效实施农业品牌经营;分散的农户,难以对自身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实行标识化流通。  

1.5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既是农业发展进步的结果,又是新形势农业发展的要求,预示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质和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