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向社会主义商业文明的中国意识形态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11-24浏览:2823下载267次收藏

一  

    

    马克思早就预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无论那个民族、国家都不能拒绝这一进程的发展,并且自动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与世界接轨。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能使世界经济走向统一呢?——商品。商品是征服世界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重炮,迫使世界不得不按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则办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仅是客观物质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发展与传播的过程。毫不扩大地说,当今世界是商业文明的世界,当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主导世界之后,意识形态也不能不与商品经济社会相适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已打破了意识形态高墙的阻隔,也不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相互交织、依存和影响。交织是利益的交织,依存是市场的依存,影响是商品影响,经济形态的趋同也必将促使意识形态的相互吸收与包容,不得不与趋同的世界性经济形态相适应。  

    商品是随着人类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在漫长的自然经济社会中一直处于补充的从属地位。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存在方式主导社会是从兴起的手工业生产形式——工场手工业开始,经过了几百年的商品革命才完成的。由于大机器生产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列著作选读》15页),当产品生产饱和了资本主义内部市场,资本主义为了寻求更为广阔市场使大量的劳动产品在世界上得到流通。一些首先发展到商品经济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这里采用它的经济用语)的国家必然要冲击仍然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国家,商品作为资本主义最革命的武器,犹如爆发的洪水淹没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之后,有史以来第一次掀起了全人类的社会革命。  

    商品经济是建立在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其经济特点是以产品交换并为这个短期目的而大力生产的,通过市场流通来调节社会供求关系的经济运动方式。商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把它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高潮,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商品的重炮,不管什么民族、国家都不得不为商品开辟市场,建立适应商品经济运动方式的社会组织结构。无论封建制度或农奴制度都在商品的重炮之下摧毁了,一场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的伟大革命完成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的民族都卷到文明当中来了。商品的低廉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列著作选读》第14页)这就是革命的全过程。但需说明的是,革命结果并不是全部地产生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确切地说是产生了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世界性的商业文明。商业文明既是商品经济形态的物质生产的文明,也是商品经济意识形态精神生产的文明。在商品经济阶段也只能产生和构建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也有赖于意识形态的支撑,仅有物质文明尚且不足以构成真正的文明社会,意识形态的文明则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否则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得以健康的运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都是为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构建的社会意识的结构框架,当这种社会意识结构与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时无论是落后了还是人为的超越都会在现实中碰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领域的斗争,也必将在意识形态上反映,但意识形态也会在相互斗争之中相统一,统一于经济存在方式,统一于世界商业文明的经济形态。无论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如何不同,商品的交换方式是共同的,意识形态不能不给共同的交换方式提供统一的行为准则。既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市场经济,是不是它们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呢?不!资本主义代表的是过去,社会主义代表的是未来,在物质生产尚没有超过资本主义之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体现其意识形态的优越,更能促进和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经验是要开放市场,资本主义的经验是要增强市场的计划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市场”接轨交换商品。马克思主义的药方治理愈了资本主义的病痛,资本主义的经验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无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多大的差异,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也不能不为共同的经济运行方式提供价值观念的支撑,共同走向全球化的商业文明。  

   

二  

    在中国,自然经济文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封建文化也十分的发达持久。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康乾盛世,一家帝王统治四海之内,多则达几百年之久,而且帝王至尊,靠什么?靠的是发达的封建主义文明。这是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能象中国封建文化这样的发达,至今这种文化传统仍然是我们民族最深厚的底蕴,影响在我们的骨子里,溶化在我们的血液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都能找到这种封建文化的痕迹,可谓之“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而且是在下意识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指挥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不能不给我们正面或负面的滋养,包括反传统的国家意识形态都不能不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  

  封建主义文明深深的留在我们的民族心理结构之中,一有机会就会表露出来,更多的成为阻碍社会发展消极的甚至是破坏的力量。它往往是自发的流露并不需要某种势力的倡导。比如“个人崇拜”、“官本位思想”、“知足常乐”、“当官要为民作主”、“裙带关系”、“小团体主义”、“外圆内方”,请问那一项不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哪一点不是与现代文明相违背?请问这些封建主义的东西在我们哪一个人身上彻底清除了?落后的封建主义的东西绝不会比公平的个人主义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伦关系也绝不会比以利益关系为主体的人伦关系文明。中国需要一场意识形态的革命,否则既使十分现代的文明机制到了中国也会变味。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劣根性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缺少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宣扬的是迷信、奴性、忠君、依附、服从、忍耐而扼杀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这种文化已积淀为民族心理素质的深层成分,成为我们自觉不觉地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既定思维方式和价值定位基础。与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确立的独立、自主、公平、平等、竞争、进取等价值观念是根本对立的。可以说封建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走向社会主义商业文明的中国意识形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