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进商事登记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11-05浏览:2655下载243次收藏
 为有效破解企业注册难问题,大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4月初,顺德区开始进行商事登记改革的可行性调研和制度设计,5月正式启动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至今已经6个多月。目前改革总体情况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反响热烈。
    一、顺德商事登记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打造“三分离三构建”的审批监管模式。“三分离”是指实行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登记住所与经营场所审批相分离,注册资本认缴登记与实缴备案相分离。“三构建”是指构建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构建并联审批体系和一体化审批体系以及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三分离三构建,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零首期”、“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放宽了企业住所权属证明限制,使前置许可变后置,另外同步推进外资登记改革,对于我国产业政策中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由审批许可改为事后备案,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决了因资金和住所条件而引致的登记难问题。二是积极压减审批事项。审批许可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始终都要办理,因此,审批事项优化和压减才是解决办照难的根本。顺德在2012年3月就向省政府报送了建议取消和优化审批事项目录共548项,占现有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其中市场安全监管建议优化压减审批事项179项,占73.7%。同时区市监局今年对全系统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再梳理、分析,共清理和标准化审批事项245项,优化审批事项201项,压缩审批时限196项,减少审批环节146项。目前我局有179项实现窗口综合受理,窗口直接审批161项,占受理总数的90%,综合受理压缩审批时限51.38 %。三是简化完善审批流程。顺德实施商事登记改革后,取消验资报告和前置审批手续,申请材料由11项简化为8项;办理流程由4个压减为3个;审查项目由11项缩减为7项;出照时间由原来7个工作日缩短为4个工作日,最快可做到1至2日甚至当场办结出照。四是积极转移、下放政府职能。结合商事登记改革,我们进一步推进审批和监管事项下放和转移工作,将“组织机构代码办理”、部分文体、餐饮的许可登记权限下放到各镇(街),同时,积极向法定机构和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将食品许可实地核查、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等专业性较强、事务性工作较多的项目转移给事业单位及中介机构,目前全区各部门已经成功向社会组织转移了31项职能事项。另外13个部门也已经确定了76项拟向社会组织转移的职能事项。这些事项都已制定了转移方案,将于近期启动转移审核程序。五是推出“双轨制”服务措施。顺德商事登记营业执照保留了传统模式,但执照上的内容与传统登记存有比较大的差异,如经营范围是按大类核定,住所有可能是住宅(只作为法律文件送达地),实收资本有可能为零等等。为保证我区企业在外地办理业务的连续性,我们还推出了双轨制服务措施,企业可以选择办理商事登记,也可以选择传统登记模式;商事主体需登记机关证明其具体经营范围的,商事登记机关有义务提供相应的证明或特殊登记服务。六是强化网上审批和部门信息互通。目前顺德已建设覆盖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的网上审批服务大厅。该平台于2012年7月1日投入运行,目前区属部门上线审批事项250项,镇(街)上线事项120项,该大厅可提供网上办理审批事项432项以及约600项审批业务的结果查询。商事登记改革后,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也将有关的业务平台和数据并入该审批大厅,并同步推进并联审批,与其他部门实现商事主体数据和情况共享,在网上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受理、进度查询、结果展示等审批服务。七是建设“宽进严管”的市场管理体系。一方面按照“谁审批许可、谁监管”的原则,以《实施办法》的形式明确各审批部门的职责分工,共同构建权责一致的后续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建立技术审查与形式审查相统一的准入标准。如将食品许可的实地核查、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质量专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等审批事项,委托专业机构覆行,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意见和支撑,减轻商事登记改革后人力不足的监管压力。同时强化电子化监管手段。完成“市场安全监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专门设置了“顺德区企业经营资格审批事项目录”,该目录作为商事登记重要信息平台发挥着“两大告知”作用:包括将商事登记数据及监管情况通过并联系统向其他部门告知;将商事登记基本情况向商事登记申请人告知,为后续监管提供技术保障。另外,商事登记改革后,我们建立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标准制订和后续监管”的工作思路,以审批事项管理系统和通用审批操作系统为依托,编制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要件标准、流程标准和裁量标准,最终实现“无差别化审批”。
    二、顺德商事登记改革的初步成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系统地解决了注册难、投资难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热烈追捧:一是通过商事登记改革使行政审批改革突破困局,开始形成良好的效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顺德三大改革的龙头于2011年7月率先推出,顺德区政府一直在内部酝酿改革方案,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取消优化548项的审批事项。但由于这些事项很多都是涉及法律法规,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属部门需要比较长时间研究,不可能一下子批准同意同步取消或者优化,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事项,省委省政府还要向国务院请示。所以在前段时间,顺德的审改工作可以说处于一个改革的困惑期,难以寻求突破。今年4月,省工商局及省委省政府在听取了顺德的汇报后,决定给予顺德商事登记改革的试点机会,让顺德在商事登记改革率先突破,使我们整个改革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出路,让顺德的行政审批改革走出了前一阶段的困局,并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同,使我们改革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二是商事登记改革使顺德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传统的登记模式和体系是非常严谨和全面的,但也存在着登记环节多,登记所需要提供的材料烦琐、登记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的缺点,通过商事改革简化了很多手续,减少了许多申报的材料,目前顺德在审批的时间基本上能够跟得上香港的节奏,可以说,商事登记改革使顺德营商环境全面与国际接轨提供一个前提。三是商事登记改革为顺德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典范。顺德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打造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顺德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发育得比较早,也发育得比较好。顺德通过商事登记改革将使社会、市场活力释放得更加充分,使我们对社会和市场活力原有的一些约束制度(如住所和资金的约束)可以有效冲破,商事登记改革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但它的效应、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据统计,5-10月共办理商事登记1269户。改革前,全区每月申请新设立的公司约430户,而改革后仅9月份申请设立的公司就有636户,改革前后对比增长了47.9%。商事登记的改革模式还为其他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典范和模式,目前顺德正在着力推动的投资管理体系改革正是商事登记改革延续和补充。四是商事登记改革提升了顺德改革的整体形象,为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一个契机。商事登记改革增加了政府与企业、群众的互信度,大幅提升广大经营者的幸福指数。对于商事登记改革,社会是高度认同的,广大投资者、经营者是同声赞好的。今年9月,全省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顺德召开,顺德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及商事登记改革作为其中一个亮点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和推广,得到了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及各地政府、企业考察团亦纷纷到顺德考察学习。
    三、顺德商事登记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顺德商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推进商事登记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