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齐抓共管,构建制度化管理模式--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思维模式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近年来各地基层党组织就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本文立足于阐述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力求准确把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探讨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如何健全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推进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化进程,建构流动党员全盘一体化动态管理体制。
【关键词】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化
目前,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问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一部分流动党员已然脱离组织管理的问题,努力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深层次提升问题,推进管理制度化信息化一体化进程。确立使流动党员保持在一个大网格框架内的全盘系统操作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充分认识到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战略需要。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使用,是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课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保持党的凝聚力与时俱进增强的需要,是党员队伍素质与时俱进提高的需要,是保持党员先进性作用与时俱进发挥的需要,是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举措,对于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是破解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问题、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现实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生机活力。随着各地青年外出务工人数逐年上升,广大农村,特别是劳务输出较大的农村只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各基层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年龄普遍偏大、发展年轻、高学历党员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要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中大力发展党员,才能改变这种现象。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务工人员中的党员榜样作用,依托党组织的组织带领,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坚强依靠,团结、凝聚和吸引其中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断层问题,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村干部年轻后备力量,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
(三)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广大流动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是政治参与的主力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城镇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年在各产业各地域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流动党员。大量流动党员较注重对物质经济利益的追逐,政治参与程度低,有的甚至表现出对政治生活的“异常冷漠”。另一方面,当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时,缺乏政治历练和理性素养的流动党员会对社会和国家发展充满抱怨情绪,倾向于采取一些非制度化过激的行为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拓宽他们参与政治生活渠道,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促使其意识觉醒,提高思想认识,在享受政治身份待遇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服务家乡建设。
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渊源综述
(一)流动党员的含义界定
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中共党员;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本地或本单位未转移组织关系的中共党员。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政策
流动党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党内新群体,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提出把流动党员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加以规范管理始于中组1994年制定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从宏观方面确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管理制度。
2006年12月,中组部又向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发放新版《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版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增加了党员户籍所在地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和流入时间、流入地党支部名称以及流出地、流入地党支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体现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原则,便于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党组织互动联系,目标是不论党员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管理。在具体治理方法上,常常采用拉网式的摸底排查法,能在较短时间查找到流动党员,确实很有效。《意见》和摸底排查法对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起了很大作用。
三、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做法
当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主要是以人事档案为纽带,依托有关人事部门代理服务,为流动党员办理相关手续,通过流入地就近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两地双向管理教育服务。
(一)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由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摸底调查,逐个采集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结合公安机关暂住户口登记,采集流动党员信息,对暂住人口政治面貌集中进行登记、录入。指导并督促党员持证参与党组织生活,履行好党员义务,掌握党员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状况,及时为党员释疑解困,教育党员遵纪守法,文明务工,培养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和带头创业能力。
(二)以活动证为抓手,开展流动党员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各级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用、年审和补发,《流动党员小读本》的发放等工作。确保流动党员都能持证流动,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三)以窗口服务为依托,开展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各地基础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管理的目标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灵活设置流动党员管理的窗口,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党员离家不离党,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帮助。同时,推进“流动党员之家”建设,按计划按步骤定期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组织建好家,党员用好家,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流动党员流动范围广,离家即是离党。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淡,想出去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有的
层层齐抓共管,构建制度化管理模式--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思维模式
本文2013-10-30 09:24:3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893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