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厅群众路线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省委和文化厅党组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是党员干部接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重点。针对厅党组督导组反馈的意见和馆总支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我对照党纪党规和上级要求,认真查摆问题,深入探究原因,力求整改提高。现将个人剖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坚决贯彻上级路线方针政策;能认真执行厅党组决策和馆总支决定,有一定执行力;能自觉维护组织团结和大局,讲政治。但存在理不直、气不壮的问题,对党在工作中的一些方针政策和微观决策,个别人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微词,觉得是一件正常的事,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有听之任之现象。政治意识不强,认为业务单位离政治远,平民百姓离政治远,做文化工作,服从政治就够了,不一定大讲特讲政治。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转变作风情况。
无专车,没有“车轮上的铺张”;
偶有“人情消费”,调长沙后,免不了有些过来的老领导、老同事登门造访,人家还能记得边缘处老朋友,脸上挂不住,也有接待;
没有“职务消费”,能理解、体谅单位困难;
能自觉控制“三公经费”开支,能不出差就不出差,能不超标就不超标;
十多年“老处”,依然难免做几回单位的“公共秘书”,没有违规配备秘书;
多年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法享受福利分房和财政住房那些城市才有的阳光雨露,多年担任副县长还是没有机会享受正常的政策待遇,调来长沙终于可以享受异地调动住房补贴和无房户补贴了,一纸文书说你异动到事业单位而非公务员单位,政策不认你了,连参照公务员申报住房也不给资格了,几十年奋斗落得住房无依,只能背负高额按揭。没有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
严管家属,要求他们经常自省自救,严格约束自己。
三、关于群众路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常性自我反省与整改提高,是做人、做党员干部的必要一环。做一个常人,要讲群众路线,才能把自己置入群众中思考、参照、定位,才能看明白自己,才能找准方向,才能和众,才能包容,才能互助,才能在做好个人、家人、身边人各种角色的同时,成为一名合格、负责的社会人。做一名党员干部,更要讲群众路线,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通过自查自省和同志们的帮助,我更彻底的认识了自己。归结如下:
一是性格修养不够。有自由主义现象。希望自己能自由自在的生活,无多顾忌的生活,不喜欢有太多的城府和讲究,不喜太多的约束。有急躁现象,工作头绪多时,只想求简单、求交差,觉得做文艺工作做多做少、对错多少都无碍大局,没什么影响;对工作、对同事缺乏耐心与细心,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偶有抱怨,忙时会抱怨自己是“公共秘书”,一夜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具体事务与操作中。有自闭现象,常常需要努力感受工作的意义,思想会偶处独处状态,不想掺和一些人和事,不善于和聪明人、不懂尊重的人、不知轻重的人、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太过感性的人和善于剔肉扔骨的人打交道。对这种常态的不适应,是一种脱离群众的状态,是一种不融入现实的状态,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
二是智慧修行不够。主要是回头反省自己不够,抬头看人看事不够,缺乏大智慧。具体表现在:首先,把握自己所处的形态不够。长期生活、战斗在基层,对省会城市的资源、环境和人认识不够,对文化、文化圈和文化人认识不够,工作起来仅有满腔热忱,仅有敢于担当,仅有认真负责,是不够的,难免埋头于事务堆中,难免处于尴尬莫名中,有时跨分管领域被动地做了些补台的工作,容易招人误解,有这山望那山嫌疑。几十年逆境生存,自以为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已经没有意义,放下了,就不会计较,我只想像个家中老娭姞一样力所能及帮家人做一点算一点,尽心而已。其次,把握环境与重点不够。讲原则、讲规矩、讲常理多了些,讲建设、讲发展、讲改进多了些,延续过来的政府工作思维多了些,延续过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多了些,没真正把握住现阶段自己所处的重点,即:适应环境,做好本职。在处理有些人和事上,不喜形式不会来事,喜欢实在,偶尔有苛求完美、思想越位现象。再次,关注人重视人不够。经常埋头事务堆中,重视把事做好,却忽视置身事外跳出事务看事物,忽视了处在事务中更需要关心、重视人。是个理想主义者,崇尚职业精神,该怎么做事,该怎么建设,该怎么执行,思考得多些,对感性群体,关注、激励不够;常以苛己之心苛人,追求完美多;沦陷在具体事务中,得罪人也多;不怕复杂的事情,却怕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
三是学习修炼不够。主要表现在:学习业务不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丢得太久,离开学校就没弄过,二十多年了,有努力,但常有妥协;学习好的方法不够,很多同志都有很好的工作方法、处人方法、处事方法,感觉自己常常在学,但冲动起来或是不知不觉时还是性格大于方法,随性而为;学习能人不够,很多同志有很强的能力,如觉悟、态度、沟通、协调、表达、学习、执行、担当等等,都显示着很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和凝聚能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学习群众不够,深入群众少,调查研究少,下市州县基层少,认为自己就是从群众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了解他们,不能给他们什么,就少下去给他们添麻烦,忽视了向他们中的优秀文艺人才、文艺工作者和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学习创新不够,不敢冲破环境积淀的俗成,选择随流,总认为这么多年别人能过,我何德何能去打破,去改变,认为“混”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四是理想信念不够。有文化自悲心理。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了解政府对于文化的态度,认为文化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只能排在经济工作、稳定工作之后,在事业发展中也只能排在计生、教育等等之后,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认为自己是在做磨洋工的差事,这种错误心态,一直挥之不去,等于自贬自残。还认为文化资源加起来也就那么多,踮起脚尖,视线也够不着,懒得患得患失,掺和其中。有追求安逸心理。虽从小出生贫寒,长期为生存奔波折腾,能克勤克俭办事,但还是滋生了享乐主义思想。觉得省馆相对边缘,是个充满小幸福、小安逸的地方,自以为人前不想挡光遮阳,不想求权争益,正好想享受文艺,享受生活。
四、问题原因剖析
对照检查发现的这些问题,我必须高度重视,抓住要害,认真剖析。
一是宗旨观念淡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修炼不够,在于党性修养不够,在于对市场经济的诱惑、对现行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把握不稳,因此,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肤浅,存在一些“度”上的失寸。
二是进取动力不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纷扰的家庭到我省边陲山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只为摆脱贫困,只为寻找一方自己的天空;2007年底我从工作历经两届的人民政府经市文化局,辗转来到省群众艺术馆,进了大城市,子孙后代有了一个更高的生存平台。一路折腾,觉得自己该停息了,灵魂该自由了,觉得自己人生目标已基本实现,个人没什么追求了,处好身边人,做好手中事,不给领导和同志们添难,追求“简单、知足、容人、淡我”,就是好状态。究其实,这样的心态和状态就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
三是学习能力不强。与沟通、协调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一样,学习也是一种人生必须的重要能力,文艺单位常常只会把业务当一种能力,我也常有偏颇。经常是挑管用的学,挑喜欢的学;习惯于实用主义、经验主义;习惯于车到山前必有路;习惯于被动地学,不习惯主动地学;习惯于学书本,不习惯实践中学;习惯于学能人,不习惯向群众学,习惯于学业务、学知识,不习惯学态度、学方法,等等。思想僵化,不能很好的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五、整改措施
在群众路线教育过程中,馆里的同志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要围绕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首先,加强理论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添砖加瓦,多做实事。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次,按照党性原则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加强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言行举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应有品格和操守,始终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指导实践。
二是克服性格不足,提升个人修养。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修养乃人生立身之本。对自己急躁、率直的性格,不能把责任推给父母,要引以为戒,高度重视。要用细心、耐心、平和心对待一切人和事;要从点滴做起,要注意习惯养成;要训练自己的语言习惯,要么痛而无语,怒而不言,要么轻言细语,和风化雨,努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与行为习惯,虚心接受同志们的监督和帮助。
三是加强学习修炼,提高履职能力。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不良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开展学习,对照业务需求学,根据群众需要学,围绕我馆发展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能人学,向群众学,纵向学,横向学。学知识,学能人;学态度,学方法;学经验,学创新。学以致用,学以践行,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在履职中成长,全面提升履职能力。
四是树立文化自信,多为群众服务。克服自悲思想,努力树立文化自信;克服自闭心理,多深入群众;克服混的思想,培养文化自觉。实实在在更新观念,认认真真转变作风,坚持群众路线,谋求科学发展,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做国家软实力的忠实建设者。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坚决贯彻上级路线方针政策;能认真执行厅党组决策和馆总支决定,有一定执行力;能自觉维护组织团结和大局,讲政治。但存在理不直、气不壮的问题,对党在工作中的一些方针政策和微观决策,个别人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微词,觉得是一件正常的事,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有听之任之现象。政治意识不强,认为业务单位离政治远,平民百姓离政治远,做文化工作,服从政治就够了,不一定大讲特讲政治。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转变作风情况。
无专车,没有“车轮上的铺张”;
偶有“人情消费”,调长沙后,免不了有些过来的老领导、老同事登门造访,人家还能记得边缘处老朋友,脸上挂不住,也有接待;
没有“职务消费”,能理解、体谅单位困难;
能自觉控制“三公经费”开支,能不出差就不出差,能不超标就不超标;
十多年“老处”,依然难免做几回单位的“公共秘书”,没有违规配备秘书;
多年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法享受福利分房和财政住房那些城市才有的阳光雨露,多年担任副县长还是没有机会享受正常的政策待遇,调来长沙终于可以享受异地调动住房补贴和无房户补贴了,一纸文书说你异动到事业单位而非公务员单位,政策不认你了,连参照公务员申报住房也不给资格了,几十年奋斗落得住房无依,只能背负高额按揭。没有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
严管家属,要求他们经常自省自救,严格约束自己。
三、关于群众路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常性自我反省与整改提高,是做人、做党员干部的必要一环。做一个常人,要讲群众路线,才能把自己置入群众中思考、参照、定位,才能看明白自己,才能找准方向,才能和众,才能包容,才能互助,才能在做好个人、家人、身边人各种角色的同时,成为一名合格、负责的社会人。做一名党员干部,更要讲群众路线,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通过自查自省和同志们的帮助,我更彻底的认识了自己。归结如下:
一是性格修养不够。有自由主义现象。希望自己能自由自在的生活,无多顾忌的生活,不喜欢有太多的城府和讲究,不喜太多的约束。有急躁现象,工作头绪多时,只想求简单、求交差,觉得做文艺工作做多做少、对错多少都无碍大局,没什么影响;对工作、对同事缺乏耐心与细心,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偶有抱怨,忙时会抱怨自己是“公共秘书”,一夜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具体事务与操作中。有自闭现象,常常需要努力感受工作的意义,思想会偶处独处状态,不想掺和一些人和事,不善于和聪明人、不懂尊重的人、不知轻重的人、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太过感性的人和善于剔肉扔骨的人打交道。对这种常态的不适应,是一种脱离群众的状态,是一种不融入现实的状态,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
二是智慧修行不够。主要是回头反省自己不够,抬头看人看事不够,缺乏大智慧。具体表现在:首先,把握自己所处的形态不够。长期生活、战斗在基层,对省会城市的资源、环境和人认识不够,对文化、文化圈和文化人认识不够,工作起来仅有满腔热忱,仅有敢于担当,仅有认真负责,是不够的,难免埋头于事务堆中,难免处于尴尬莫名中,有时跨分管领域被动地做了些补台的工作,容易招人误解,有这山望那山嫌疑。几十年逆境生存,自以为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已经没有意义,放下了,就不会计较,我只想像个家中老娭姞一样力所能及帮家人做一点算一点,尽心而已。其次,把握环境与重点不够。讲原则、讲规矩、讲常理多了些,讲建设、讲发展、讲改进多了些,延续过来的政府工作思维多了些,延续过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多了些,没真正把握住现阶段自己所处的重点,即:适应环境,做好本职。在处理有些人和事上,不喜形式不会来事,喜欢实在,偶尔有苛求完美、思想越位现象。再次,关注人重视人不够。经常埋头事务堆中,重视把事做好,却忽视置身事外跳出事务看事物,忽视了处在事务中更需要关心、重视人。是个理想主义者,崇尚职业精神,该怎么做事,该怎么建设,该怎么执行,思考得多些,对感性群体,关注、激励不够;常以苛己之心苛人,追求完美多;沦陷在具体事务中,得罪人也多;不怕复杂的事情,却怕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
三是学习修炼不够。主要表现在:学习业务不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丢得太久,离开学校就没弄过,二十多年了,有努力,但常有妥协;学习好的方法不够,很多同志都有很好的工作方法、处人方法、处事方法,感觉自己常常在学,但冲动起来或是不知不觉时还是性格大于方法,随性而为;学习能人不够,很多同志有很强的能力,如觉悟、态度、沟通、协调、表达、学习、执行、担当等等,都显示着很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和凝聚能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学习群众不够,深入群众少,调查研究少,下市州县基层少,认为自己就是从群众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了解他们,不能给他们什么,就少下去给他们添麻烦,忽视了向他们中的优秀文艺人才、文艺工作者和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学习创新不够,不敢冲破环境积淀的俗成,选择随流,总认为这么多年别人能过,我何德何能去打破,去改变,认为“混”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四是理想信念不够。有文化自悲心理。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了解政府对于文化的态度,认为文化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只能排在经济工作、稳定工作之后,在事业发展中也只能排在计生、教育等等之后,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认为自己是在做磨洋工的差事,这种错误心态,一直挥之不去,等于自贬自残。还认为文化资源加起来也就那么多,踮起脚尖,视线也够不着,懒得患得患失,掺和其中。有追求安逸心理。虽从小出生贫寒,长期为生存奔波折腾,能克勤克俭办事,但还是滋生了享乐主义思想。觉得省馆相对边缘,是个充满小幸福、小安逸的地方,自以为人前不想挡光遮阳,不想求权争益,正好想享受文艺,享受生活。
四、问题原因剖析
对照检查发现的这些问题,我必须高度重视,抓住要害,认真剖析。
一是宗旨观念淡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修炼不够,在于党性修养不够,在于对市场经济的诱惑、对现行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把握不稳,因此,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肤浅,存在一些“度”上的失寸。
二是进取动力不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纷扰的家庭到我省边陲山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只为摆脱贫困,只为寻找一方自己的天空;2007年底我从工作历经两届的人民政府经市文化局,辗转来到省群众艺术馆,进了大城市,子孙后代有了一个更高的生存平台。一路折腾,觉得自己该停息了,灵魂该自由了,觉得自己人生目标已基本实现,个人没什么追求了,处好身边人,做好手中事,不给领导和同志们添难,追求“简单、知足、容人、淡我”,就是好状态。究其实,这样的心态和状态就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
三是学习能力不强。与沟通、协调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一样,学习也是一种人生必须的重要能力,文艺单位常常只会把业务当一种能力,我也常有偏颇。经常是挑管用的学,挑喜欢的学;习惯于实用主义、经验主义;习惯于车到山前必有路;习惯于被动地学,不习惯主动地学;习惯于学书本,不习惯实践中学;习惯于学能人,不习惯向群众学,习惯于学业务、学知识,不习惯学态度、学方法,等等。思想僵化,不能很好的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五、整改措施
在群众路线教育过程中,馆里的同志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要围绕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首先,加强理论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添砖加瓦,多做实事。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次,按照党性原则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加强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言行举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应有品格和操守,始终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指导实践。
二是克服性格不足,提升个人修养。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修养乃人生立身之本。对自己急躁、率直的性格,不能把责任推给父母,要引以为戒,高度重视。要用细心、耐心、平和心对待一切人和事;要从点滴做起,要注意习惯养成;要训练自己的语言习惯,要么痛而无语,怒而不言,要么轻言细语,和风化雨,努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与行为习惯,虚心接受同志们的监督和帮助。
三是加强学习修炼,提高履职能力。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不良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开展学习,对照业务需求学,根据群众需要学,围绕我馆发展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能人学,向群众学,纵向学,横向学。学知识,学能人;学态度,学方法;学经验,学创新。学以致用,学以践行,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在履职中成长,全面提升履职能力。
四是树立文化自信,多为群众服务。克服自悲思想,努力树立文化自信;克服自闭心理,多深入群众;克服混的思想,培养文化自觉。实实在在更新观念,认认真真转变作风,坚持群众路线,谋求科学发展,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做国家软实力的忠实建设者。
文化厅群众路线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点击下载
本文2013-10-24 14:08:51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860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