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10-20浏览:2663下载123次收藏

托尔斯泰是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巨星。《复活》是他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很多年前,我就曾拜读文学巨匠托尔斯这部代表作,对其中的男女主人公留有深刻印象,可能是身为一名女性的关系,我更关注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其多孑的命运、经历的坎坷无不使我的心牵挂。今天当我再次品读这位大师的作品时,对其塑造的男女主人公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这部著作的内涵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复活》作为托尔斯泰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精神,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更是爱的复活,道德的复活。  

有人曾这样描绘“托尔斯泰主义”:以基督教“博爱”思想为基础,鼓吹不以暴力抗恶,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寻求出路。认为书中充满了托尔斯泰布道式的道德说教,并把这些视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消极因素。  

我并不否认这部作品有其悲剧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艺术作品源于生活,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托尔斯泰,其思想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但我想这并不能取代这部作品体现出的对人生、人性的关注,对人类精神的关怀,对未来社会起到的日益凸现的积极作用。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不止一次地提到博爱这个观点。他认为所有的社会不公,一切的恶的来源都在于人没有得到人应有的待遇。按照托尔斯泰的观点,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每个人都应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既没有权利去仇恨别人,更没有权利去惩罚别人。这里的“爱”抛弃一切物欲和功利主义,是一种没有外在压力,从自我内心迸发出的感情和理念。“爱”使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续,使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托尔斯泰也试图以它来规范和调和整个社会。在第二部第四十节托尔斯泰为犯人所遭遇的悲惨境遇寻找原因邪道:“‘他们所以没有这样做,甚至不许别人这样做,无非是因为他们不认为他们面前站的是人,他们心目中没有他们对人所负的责任,只有官职和这种官职的要求,把这些东西看得高于人与人的关系的要求。问题的症结就在这了,’聂赫留朵夫暗想。‘只要承认有那么一种东西,无论是什么东西,比爱人之心更重要,那么哪怕这种情况只发生一个钟头,而且是在某种独一无二的特殊情况下发生,那么任何一种损害别人的罪行都可以在自以为无罪的情况下干出来。’”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托尔斯泰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达到社会完善和个人解放的手段之一就是爱人,就像聂赫留朵夫一样,在为他人的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灵魂的净化,从而达到自我的“复活”。全人类普遍的爱”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思想,它超越了尘世一切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准绳。  

罗曼·罗兰说,“我们时代的宗教意识就是通过人类博爱来实现幸福,只有致力于这种结合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最崇高的艺术是与爱的结合的艺术。”从《复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爱”为灵魂的“托尔斯泰主义”,更体会到这位巨人博大的胸怀。  

在“托尔斯泰主义”的三条主要内容中,“勿以暴力抗恶”依循于基督教义,托翁自言:“在一切的作战方法中,基督摈除那种用暴力来跟罪恶作战的不合理的方法——这就是以恶抗恶。”他以为,能从根本上铲除“恶”的方法,不是“暴力”,而是“理性和爱”。“暴力”在托尔斯泰那里也是一种“恶”,它威胁人类生命,破坏人类和平,而人类却有珍视和保护自身及他人生命的义务,在这种思索下,托尔斯泰提出了“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根据博爱和勿抗恶的理论,我们既然必须爱一切人,不能反抗或者惩罚恶,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自我拯救和自我解放呢?托尔斯泰给出的答案是以不断的道德内省来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最终建立人间天堂,获得最大幸福。  

     关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从作者对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就可见一斑。作者用精确的细节和深刻的内心展示,塑造聂赫留朵夫形象,逼真地再现了他心灵的震荡和变化过程。  

    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经常在较量。作者以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故事为全书之纽带,而将大量笔墨用于描写聂赫留朵夫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见解之中。于是,我们一次次读到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之人与兽性之人之间如何艰难抉择的片段。当听到被告人的名字是“柳包芙”时,他不相信是他爱过的姑娘,于是“戴上夹鼻眼镜”,目不转睛地看着被告人的脸。与玛丝洛娃的巧遇,可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再次打开了聂赫留朵夫心中的阀门,封沉其中的善良,羞耻心,同情心…一并涌出,汇聚成了精神的人,与那个兽性的人进行对抗。于是,眼前那层灰暗老化的角膜脱落了,使他对社会与生活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整个贵族阶级、对待封建官僚制度、对待宗教、对待法律和监狱以及对待革命者。在他心中,革命者是极好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于一般水平。他对于他们充满了敬意,对于劳动人民充满同情道护之心,而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于贵族充满厌恶。在《复活》第二部中写到:他“看着这些人那干瘦而强壮的四肢,那粗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