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上海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13-10-14浏览:2108下载242次收藏

关于上海市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  徐建光  

二○ 一三年十月十二日   

   

各位的领导,大家好!  

2010年2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上海被选为国家联系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两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试点作为深化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历时性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根据《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3年上海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和《上海市郊区4家新建三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以能力建设为主线,稳步推进“突出上海特色”的三个专项试点;以体制机制为核心,全面覆盖“落实国家要求”的三大领域;以郊区新建三级医院为载体,纵深推进大型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效。下面,我分三个方面汇报一下上海的情况。  

一、以能力建设为主线,稳步推进三个专项试点  

(一)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结构布局  

立足于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与人口流动倒挂的问题,上海从2010年起,由市、区两级政府全额出资负责基建、大型设备购置以及开办经费和运行经费,实施了郊区三级医院建设“5+3+ 1” 项目,即在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新建5家三级医院,将崇明县、青浦区和奉贤区的3家郊区中心医院提升等级至三级医院,迁建金山区1家三级医院。建成后将实现全市每个郊区县都有一家三级医院,上海市民通过公共交通1小时内即可抵达一所三级医院,从而大大改善郊区居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目前,“5+3+ 1” 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在2014年6月底前,8家医院可基本竣工;目前已完成新建医院的第一批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工作,预计采购金额将比市场价下降47%;每家新建医院核定800名编制分三年逐步到位,目前已分两次批复600名编制,人才筹备工作在有序进行中。  

(二)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立足于解决同质化、 高水平 医师培养的问题,从2014年起,上海开始探索在全市统一的公共平台上,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届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被医疗机构聘用,培训对象与培训医院签订培训暨劳动合同,培训经费由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等共同承担。   

    目前,《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已下发,成立了由沈晓明副市长挂帅,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卫生局等多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督查专家组,加强过程督导,保证培训质量;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招录、培训、质控和考核的全程管理。同时,在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办法》正式印发。两年来,已累计招录3909名住院医师,完成了和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住院医师招录工作以及住院医师的结业考核工作。  

(三)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从2014年起,本市启动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以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为核心,以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健康信息网,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和共享利用”,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市政府建立了由沈晓明副市长牵头的上海市医疗卫生信息化联席会议和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指挥部。2013年,项目先期总投资18882万元,用于开展市级数据中心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目前已实现全市三级医院和6个试点区县的互联互通。同时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本市将中央财政拨付的1700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信息建设支持资金,统一纳入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整体框架,重点用于建设临床决策支持知识库平台、医疗联合体区域协同平台、医疗服务监测监管平台等,目前项目亦进展顺利。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全面覆盖三大领域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制定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市以“控制总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为主线,制定了《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并已获市政府审议通过。为引导部分二级公立医院转型,培育薄弱紧缺的康复、老年护理等医疗资源,制定了《关于鼓励部分中心城区部分二级医院功能转型的指导意见》;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办医格局,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制定了《关于促进本市国际医学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2、探索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为推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和共享,本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 2013年1月28日 、 4月29日 ,分别启动了瑞金-卢湾、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的试点工作。目前为止,两个试点区县均已组建了联合体理事会,建立了联合体章程,重构了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了资源共享、梯度支撑、双向转诊等改革探索,着手推进医保打包总额预付和居民签约就医,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3、加快推进国际医学园区建设。加快新虹桥、浦东两个国际医学园区建设是本市医改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求中“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有益探索。两个园区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入驻。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优势学科以无形资产、品牌、技术等形式与社会资本在园区合作设立独立法人的医疗服务项目,同时逐步剥离特需。  

(二)改革体制机制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2013年市政府做出决定,将医保与卫生、药监部门统筹由一位市领导分管。二是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进一步落实院长负责制,将医院的人事管理权、内部组织结构设置权、中层干部聘任权、经济分配权、年度预算执行权等医院的管理自主权下放给医院院长,进一步完善院长绩效考核办法,引导医院围绕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岗位技术含量等核心要素建立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加强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积极开展部市合作与共建共管,2013年7月,卫生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卫生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部市合作协议书》和《卫生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在沪卫生部管理单位补充协议》,成立了部市合作领导小组,建立部市合作会商机制、干部交流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等。  

2、推进补偿机制改革。一是积极完善财政补偿办法,财政部门在基建、大型设备、学科建设、对口支援等各方面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上海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