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论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9-26浏览:2281下载223次收藏

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  

                           ——论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摘 要: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出版社外部环境的市场化水平日渐提高,必然要求出版社内部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要做相应调整。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单位实行的仍是高度集权、职能单一的科层制模式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用于出版企业。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则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由集中管制向自由放权制衡转换。中国出版社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路径,是建立统分适度的三级管理架构:打破职能壁垒,组建项目组;重视战略研发,设立事业部;完善协调机制,转型社总部。  

关键词: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转企改制”从形式上完成了,出版社外部环境的市场化水平日渐提高,必然要求出版社内部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要做相应调整。如果有人问出版社转型什么最难?估计最难的就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转型本身就意味着要进入一个新领域,要面对一系列新问题,要适应一个新环境。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还用老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管理方法,那么又如何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呢?创新不是新事物,创新与旧有秩序之间的平衡才是新事物。出版社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最终要实现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  

一、现状:科层制的弊端  

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单位,特别是中小型出版社实行的仍是工业企业科层制模式的经营管理机制。科层制是近代工业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按照统治与从属、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服从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科层组织是相对市场组织而言的,市场组织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如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科层组织的形成虽然可以促进分工,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企业内部产生奴役、不平等等问题,减弱甚至扼杀员工创新的活力,不适用于类似出版这样的知识经济产业。  

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出版社中,社长和总编辑是一社之主,下设副社长、副总编分管编辑、出版、发行等某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结构中,以编辑室为中心,设有编辑、校对、设计、印制、发行等多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社领导高度集权,自上而下布置生产任务和下达工作指令,各科室配合完成,每个科室只对自己的职能负责。  

计划经济条件下,出版社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战略是单一的(或是既定的),加之出版社的规模都较小,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可以充分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同时,按职能划分部门也充分发挥出了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及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改革开放后,出版业也逐渐走上了市场化之路,出版社由事业性质的纯生产组织变为企业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营销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出版社采用,传统的职能划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传统纸质出版与新数字技术的融合,使出版业知识经济的属性增强,创造性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此时还沿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其弊端就相当多了。  

高度集权,使社领导纠缠于具体项目的管理事务中,而无法集中精力研究出版社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等大政方针。生产计划往往不是依据市场需求而定,而是遵从领导的指令和计划。出版社的信息不畅通,市场的需求和信息很难直接反馈到社领导那里,形成了重计划轻经营、重生产轻效益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职能单一,使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横向沟通不畅,工作效率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论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