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市交通枢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3-09-22浏览:2576下载183次收藏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  

  首先,从我市的交通历史看,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承载着全市人民改变“出行难”的期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长期以来,交通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瓶颈。历史上汉江是黄金水道,江汉航道为南北交通畅行奉献了两千多年。秦岭山区陆地运输靠马帮走出来,到了汉江顺水而下,通江达海。北方的土货与南方的洋货在船只中往返穿梭,形成了紫阳、恒口、蜀河、白河等几个繁华的码头,现存的紫阳北五省会馆、旬阳黄州馆、石泉江西会馆等商号和船帮会馆以及石泉、汉阴、平利、岚皋、紫阳的天主教堂遗迹,都见证了当时汉江航运的繁华。  

  改革开放后,我市交通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有了极大改善。第一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三通”建设,改善了农村通行条件。到2003 年全市只有一个紫阳焕古镇不通公路。但当时乡镇通油路的比例只有30%,有129 个乡镇不通油路、1331 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安康到西安坐火车还要20 个小时。第二阶段,90 年代后期启动建设二级公路,1998 年开工全市第一条安石二级路,2004 年通车;2001 年地改市后第8 天西康铁路建成,安康的交通条件加快改善。但安康到西安坐汽车仍要7、8 个小时。第三阶段,以西康、西汉、十天、陕川高速公路通车,襄渝、西康铁路复线建设,万公里通村水泥路建成为标志,安康的交通条件实现了根本改善。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决战场在安康,铁路建设的重点在安康;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以干克难,建设通村水泥路1 万多公里,使农村交通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5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4公里、国道485 公里、省道567 公里、农村公路2 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453 公里,我市交通瓶颈制约初步打破,各县区、各部门,特别是交通系统付出了艰苦努力。  

  当前发达地区已进入新型快捷交通时代,高铁、动车、地铁、航空、轨道交通、管道运输等现代交通形态加快发展,各种交通形式之间快速连接,运输吞吐能力、旅客周转量、综合效益跨越式发展。虽然我市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但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大通道不畅。高速公路仍显滞后,还有平利、岚皋、镇坪三个县不通高速,高等级大通道仍未形成;二是公路等级比较低。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全市总里程3%,而且多是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以三级为主,县镇之间及景区道路基本上都是四级以下公路;三是路网不完善。通行通达能力不足,特别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互通互联水平低,相互之间衔接不紧密;四是质量效益不高。今年客货运周转量呈下降趋势,上半年客货运周转量仅增长9.9%,增速同比下降10%。中、省跨境项目投资特别是交通投资逐年下降。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融入全国路网格局,还没有形成大通道,交通承载能力不足,服务和辐射周边的功能弱。  

  其次,从经济发展看,交通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我市加快发展必须着力突破的关键。每次交通条件的改善,都能极大的释放生产力,带来经济的大发展。上世纪80 年代,群众最熟悉的话是“要想富,先修路”,后来说“要快富,修高速”。1984 年5 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高速公路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要实现商品经济的市场交换,必须加快修路,由此中国掀起了高速公路建设热潮。1984 年中国内地首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开工,1988 年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此后20 多年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从零到1 万公里用了11 年,从1 万到两万公里用了3 年,从两万到3 万公里仅用了一年半,到2012年总里程达9.6 万公里,带动了全国经济飞速发展。安康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交通条件改善密不可分,从全面解决温饱,到2006 年经济增速达到两位数,2008 年开始经济增速保持15%以上,都与交通的几次突破相关联;从投资上看,2000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8 亿,2012 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市交通枢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