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3-08-31浏览:2547下载266次收藏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
        
   我们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3月17日,习近平主席讲“中国梦,是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性和在现实意义。

一、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江泽民同志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三个民”,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党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政治优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90年来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一件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在表述每件大事的开头,都冠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这九个字,这也就是说,“三件大事”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来完成和推进的。 
当前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也是我们党需要认真克服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之后,紧接着就提出了“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后,从世界潮流总结出来的一个政党的执政规律,从而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科学判断。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1989年春夏之交,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纷纷丧失了政权。1991年,苏联共产党这样一个成立时间最早、执政时间最长、党员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叶利钦一纸“非党法令”下,毫无抵抗地一夜之间宣告解散,前苏联也因此彻底解体。在苏联共产党的历史上,列宁曾经尖锐地指出:对于布尔什维克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苏联共产党后来的垮台,恰恰验证了列宁当年的这个判断。1990年,前苏联有一个“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有人讽刺说,苏共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有35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有550万党员的时候,打败了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而有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失去了政权。所以,一个政党执政的根基,不在于历史有多长,也不在于过去的贡献有多大,更不在于党员数量有多少,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作为基础,其政权都终将难以维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里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说,我们这是去“进京赶考”,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倾向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和某些干部身上还相当严重。所以十八大报告中有“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并把脱离群众与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消极腐败一起,作为党所面临的“四个危险”的第一位,提到了全党同志的面前,并告诫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教育的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二、当前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清醒认识的几个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做好群众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当中“群众工作恐惧症”有加深和蔓延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一是极少数干部不能做到“权为民用”,存在以权谋私行为。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筹码,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领导甚至贪污腐化,千方百计从群众身上榨取利润,中饱私囊。比如,郑州的“房妹”,作为房管局长的女儿,家里有29套房子,光经济适用房就有11套,这是最典型的以权谋私。
二是极少数干部不能做到“情为民系”,与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对群众做出的承诺事情不努力抓实。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敷衍塞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比如,我们都知道,陕西的“表叔”在车祸现场那微微一笑,不仅寒了群众的心,也搭进了自己的乌纱帽。
三是极少数干部不能做到“利为民谋”,存在与民争利现象。有利可图就积极干,争着干,无利可图就拖着干,不愿干。有的干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严重,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及生活情趣不健康的问题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反映得较为突出。比如有些干部,经常出入高档饭店和娱乐场所,声色犬马,作为党的干部影响极坏。
(二)方式方法滞后,不善联系群众。
一些领导干部因循守旧,不能正确认识新形势适应新变化,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方式方法落后,存在“本领恐慌”。
一是不善于科学决策。有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作风飘浮,不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不充分听取民声民意,盲目决策,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加重群众负担,等等。
二是不善于调查研究。有些干部下村少,下村流于形式,存在“走村”现象,即便是到村里,也是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坐坐就回到乡镇,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村里会议鲜少参加,与广大村、社干部、群众接触少,与群众之间缺少感情交流;开展工作更是不够深入、深刻,只是起到“传话筒”作用,停留在表面水平。
三是不善于沟通协调。一些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不讲究语言艺术,缺乏沟通技巧。有的领导干部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会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制度创新滞后,不利联系群众
从制度上看,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部门,都非常重视群众满意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作用。比如早在2009年,中央就专门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大了群众满意度的考核和分值,但这个民意标准真正要彻底执行到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我讲两个问题。
一是压力型考核体制易弱化群众工作。由于层层分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压力型”体制,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心都是与目标管理有关的“指标”,与“指标”无关的工作,即使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紧密,一些干部也无心去做。即使一些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干部,往往也在多种“一票否决”工作的压力下,全力完成招商引资、维稳、计生等任务,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应付各种检查考核上,联系群众成为工具而非目的。
二是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各地由于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全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党员干部既没有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也没有联系群众的外在压力。一是监督标准不完善。各地在监督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时,没有制定科学的测评标准,无法解决认定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行不行”的问题,无法科学测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实效。二是监督运作不科学。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监督缺乏专门的程序设计,还是依托传统的干部年度考核。在有限的监督渠道中,还存在三个偏重:偏重年度考核,轻日常监;偏重组织意见,轻民意测评;偏重经济业绩考查,轻社会满意度考评。三是监督主体不广泛。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监督主要是由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包括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的体制内的监督、以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没有跟上。
三、xx践行群众路线的“114”模式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实践群众路线,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但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在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新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思维,去加紧研究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群众路线的创新,用以牢牢掌握各项事业的主动权。在新一届县委成立后,我们结合xx实际,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套制度、一个平台和4个是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