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 努力开创城乡居保经办管理工作新局面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位于宝鸡市东南,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得名,1953年设区,1961年建县。全县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7镇66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3.7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太白县是全省第一个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县,2007年7月试点以来,参保扩面、经办管理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转变,待遇水平、制度建设两年一个台阶、六年三项创新,其工作经验作为“宝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截止目前,全县综合参保率突破99.8%,所有老人全部领到了养老金,广大城乡居民在“老有所养”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收获了更多的实惠、享受了更优的服务,城乡居保工作的影响力、广大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一、用心破解难题,确保经办管理高标准
城乡居保制度能否高效实施,组织体系、制度创新尤为关键。为此,我们用心破解了四道难题:一是破解力量弱。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城乡居保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推进和检查考核。组建了县居保中心,机构性质定为推公单位、规格为正科级,编制干部8名,县财政按参保人数每年每人3元足额预算工作经费。在全县7个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2-4名工作人员,作为专职工作力量。66个村成立劳动保障工作站,由村“两委”主要领导任站长,每个村确定1名农保员,享受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贯通县、镇、村三级的组织网络体系。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目标任务考核序列,年初县政府专题安排部署工作,年末纳入全县综合考核,确保了经办管理高规格。二是破解硬件差。借助“大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东风,多方争取,落实了7个镇、66个村、2个社区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统一了形象标识、硬件设备,建成了一批标识醒目、手段先进、服务优良的示范点,确保了经办管理高水平。三是破解目标低。结合县情实际,与时俱进,相继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二十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太白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标准汇编》,全面规范了参保条件、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基金监管、经办服务等核心内容,确保了经办管理高目标。四是破解理念旧。率先促成城乡制度整合、出台丧葬抚恤金制度、兼并高龄补助发放,丰富了城乡居保制度内涵,全县老年人每月的养老待遇最低100元,最高达到530元。制作了“太白居保网站”,发放社保卡1.4万张,推进了“数字居保”建设,确保了经办管理高质量。
二、用力真抓实干,确保经办管理成效好
三分政策,七分管理。为了防止了经办工作上的跑、冒、滴、漏,我们以精准化为目标,紧扣“三化建设”,努力把好“九个关口”,收到良好成效。
一把动态摸底关,确保基础工作到位。为了应对参保人群变化快、工作底数不好掌握的问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参保情况基础数据库动态调整制度,确保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大力开展“居保政策乡村行”宣传活动,逐户排查,逐人分析,因户施策,搞好思想发动,解决家庭困难,化解家庭矛盾,引导群众算好经济账、亲情账、长远账,成功的解开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疙瘩”,一举实现了“人人保”的目标。
二把基金监管关,确保基金安全到位。配合全国社保基金审计和县上财务大检查,主动接受审计监管,对2007年以来的基金管理进行了全面审计,积极整改,达到了“举一反三、防患未然”的目的。狠抓基金内审稽核、控制监督制度的落实,每月底中心对基金收支进行内审核查,防止问题发生。以“零差错”为目标,以标准化为
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 努力开创城乡居保经办管理工作新局面
本文2013-08-07 17:06:21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