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初加工企业变身高科技企业经验材料
钢铁初加工企业变身高科技企业经验材料
——xx市xx公司立足资源优势实现创新转型
xx集团公司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是2009年10月投资8000万元建成的xx市沪久管业有限公司。公司当初只是一家年产40万吨窄带钢、20万吨普碳建筑用钢管,只有260名员工的钢铁初加工企业。2011年以来,公司先后谋划实施了投资20亿元的60万吨精品冷轧、镀锡板项目和投资22亿元的八色印铁生产线项目,成立xxxx薄板科技有限公司、xxxx金属包装有限公司,逐步发展成涵盖冷轧超薄精品薄板、薄板镀锡到镀锡板彩色印刷产业链条,占地1300亩、拥有员工1400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3年间,从单一的普碳建筑用钢管延伸到超薄精品薄板、薄板镀锡和镀锡板彩色印刷,xx实现了由钢铁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跨越,将成为国内重要的冷轧硅钢生产基地和唯一的八色印铁生产基地。
目前,xx已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金属包装公司一期工程八色印铁生产线于今年3月联机试验成功,已投入试生产;薄板科技公司5月15日镀锡板生产线试车成功,第一卷镀锡板成功下线,冷轧薄板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6月初进行联动试车。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税16亿元。
一个传统的钢铁低端初加工企业何以成为钢铁精品深加工的高科技企业?
一、着眼未来再创业,下定决心加快转型升级
有了思想的解放,才有腾飞的翅膀。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xx的决策者没有看摊守业、自我满足,而是勇于探索、奋发有为,立足市场、把握时机、发挥优势,立志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
一是居安思危。沪久管业作为一家产品单一的钢铁初加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底子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2009年投产后,又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从东北大学引进技术改造煤气发生炉,建成国内第一条窄带自动压下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和建筑用管材低端市场的逐渐饱和,企业下步如何发展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严肃而紧迫的课题。公司决策者感到,昨天引以为豪的发展优势,今天可能就变成令人担忧的“路径依赖”。如果不主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空间,只有死路一条,必须早作打算、超前谋划。发展就像赛车,在直道上很难将对手甩开,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
二是抓住机遇。2010年,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四五”转型攻坚计划,提出构建“三足鼎立、两翼齐飞”(加快建设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加快培育以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带、以轻工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群)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引领全市进入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xx公司从全市发展转型计划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明确了拉长产业链条、由传统初加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方向。
三是高位突破。公司决策者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没有走在产业发展的前沿的优势产品作后盾,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要把企业做精做强,必须在高端产品上做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单打冠军”、“拳头产品”。2011年7月,总投资42亿元的精品冷轧、镀锡板和八色印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整个产品定位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的一些空白,装备水平做到了国内一流。八色印铁机是中国第一套世界第四套,确保了产品高精尖。同时企业正式更名为xx,把思想、文化、科技、道德作为企业发展立身之本,表明了企业永不满足、踏实创业、不懈追求进步和完美的发展方向。正是凭着对市场形势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凭着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引领企业走向转型升级。
二、瞄准市场找方向,立足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
传统优势产业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xx是钢铁大市,产量丰富、品种齐全,但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原材料甚至还有1/3在卖钢坯,如果就地深加工,不但能有效地消化原材料、降低物流费用、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xx公司立足钢铁、大胆延伸,走出一条生动的“有中生新”之路。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xx公司的前身沪久管业,主要生产窄带钢和轧管,全国管业制造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做大做强难度很大。2010年,xx在谋划转型发展中,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先后多次组织到中钢院、上海交大、石家庄54所等科研院所以及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广泛考察,也先后考察过铝型材、led、电子芯片等项目
钢铁初加工企业变身高科技企业经验材料
本文2013-06-24 14:37:06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