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集团创新发展典型经验:加快结构调整打造创新发展升级版
煤矿集团创新发展典型经验:加快结构调整打造创新发展升级版
xx集团是一个具有135年开采历史的资源型老企业。进入新世纪后,矿区衰老、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压力很大。2002-2007年,在全国500强企业排名中6年后移了30位。2008年以来,企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规模效益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2012年营业收入完成1757亿元,比2007年增长10.2倍;利润总额按可比口径完成15.52亿元,比2007年增长385%;资产总额645亿元,比2007年增长169%。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由20%上升到80%以上。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90位;在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75位,5年前移216位;在中国煤炭企业排名第6位,5年前移8位。
一、未雨绸缪谋转型
到2007年,xx集团还有煤炭资源14.5亿吨,还可开采20年,但20年以后资源枯竭企业怎么办?面对这个重大问题,xx集团党政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对百年xx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xx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企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发展压力越来越大。除煤炭资源匮乏影响外,还面临着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一是开采条件复杂,唐山区域平均开采深度854米,最深达1257米,14个生产水平(全国煤炭矿区平均开采深度为400米,平均生产水平为4个水平);二是资源禀赋条件差。原煤灰分达40%以上,精煤回收率3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差距明显;三是企业办社会负担重。承担147个生活小区“四供”(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系统等管理,年生活后勤补贴14亿元以上。
xx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带领集团决策层对企业形势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xx作为资源型老企业,有很多比较优势,比如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两环和临港优势明显;企业有先进的煤炭开采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有知名的企业品牌优势;有大量的土地和设施等存量资产优势等等。这些都是实现转型发展不可多得的“新资源”。
基于对企业基本形势和定位的分析把握,以及实现百年xx基业长青的强烈愿景,xx集团提出,要把企业的比较优势作为企业转型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充分利用13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比较优势,变沉没成本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从战略层面引导、推进企业转型。重点把握四条原则:一是立足企业的比较优势,以煤为基,做强主业,循环发展。二是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煤化工、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向沿海转移,打造临港现代产业园区。四是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学习借鉴德国鲁尔等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和企业转型经验。
按照上述原则,2008年制定了《xx集团2008—2010年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产业格局、规划布局等,将企业全面引入了转型发展的轨道。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打造行业航空母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两主一新”产业发展定位:“两主”即能源化工产业(煤炭产业、煤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产业);“一新”即新能源、新材料、矿山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坚持用先进目标引领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二、“两主一新”产业兴
作为资源型老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xx集团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要矛盾,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力度,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大力构建“两主一新”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为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产业综合发展。
(一)提升优化能源化工产业
做大做强煤炭基础产业。把发展煤炭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实施“内挖外扩”战略。“内挖”就是围绕稳定总部经济,对唐山矿区加大资源挖潜和技术改造的力度,重点解决“三下”压煤和薄煤层及深部开采等问题,延长开采寿命。“外扩”就是利用xx煤炭开采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走出去到外埠寻找资源,增加资源储备,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内挖外扩”,xx累计可控制煤炭资源已由2007年的14.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
xx集团是一个具有135年开采历史的资源型老企业。进入新世纪后,矿区衰老、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压力很大。2002-2007年,在全国500强企业排名中6年后移了30位。2008年以来,企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规模效益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2012年营业收入完成1757亿元,比2007年增长10.2倍;利润总额按可比口径完成15.52亿元,比2007年增长385%;资产总额645亿元,比2007年增长169%。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由20%上升到80%以上。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90位;在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75位,5年前移216位;在中国煤炭企业排名第6位,5年前移8位。
一、未雨绸缪谋转型
到2007年,xx集团还有煤炭资源14.5亿吨,还可开采20年,但20年以后资源枯竭企业怎么办?面对这个重大问题,xx集团党政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对百年xx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xx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企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发展压力越来越大。除煤炭资源匮乏影响外,还面临着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一是开采条件复杂,唐山区域平均开采深度854米,最深达1257米,14个生产水平(全国煤炭矿区平均开采深度为400米,平均生产水平为4个水平);二是资源禀赋条件差。原煤灰分达40%以上,精煤回收率3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差距明显;三是企业办社会负担重。承担147个生活小区“四供”(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系统等管理,年生活后勤补贴14亿元以上。
xx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带领集团决策层对企业形势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xx作为资源型老企业,有很多比较优势,比如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两环和临港优势明显;企业有先进的煤炭开采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有知名的企业品牌优势;有大量的土地和设施等存量资产优势等等。这些都是实现转型发展不可多得的“新资源”。
基于对企业基本形势和定位的分析把握,以及实现百年xx基业长青的强烈愿景,xx集团提出,要把企业的比较优势作为企业转型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充分利用13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比较优势,变沉没成本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从战略层面引导、推进企业转型。重点把握四条原则:一是立足企业的比较优势,以煤为基,做强主业,循环发展。二是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煤化工、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向沿海转移,打造临港现代产业园区。四是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学习借鉴德国鲁尔等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和企业转型经验。
按照上述原则,2008年制定了《xx集团2008—2010年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产业格局、规划布局等,将企业全面引入了转型发展的轨道。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打造行业航空母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两主一新”产业发展定位:“两主”即能源化工产业(煤炭产业、煤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产业);“一新”即新能源、新材料、矿山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坚持用先进目标引领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二、“两主一新”产业兴
作为资源型老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xx集团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要矛盾,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力度,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大力构建“两主一新”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为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产业综合发展。
(一)提升优化能源化工产业
做大做强煤炭基础产业。把发展煤炭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实施“内挖外扩”战略。“内挖”就是围绕稳定总部经济,对唐山矿区加大资源挖潜和技术改造的力度,重点解决“三下”压煤和薄煤层及深部开采等问题,延长开采寿命。“外扩”就是利用xx煤炭开采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走出去到外埠寻找资源,增加资源储备,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内挖外扩”,xx累计可控制煤炭资源已由2007年的14.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
煤矿集团创新发展典型经验:加快结构调整打造创新发展升级版
点击下载
本文2013-06-24 14:34:3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940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