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如何增强“四五”普法实效性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2浏览:2802下载214次收藏
   全民普法教育自1986年启动,历经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尤其是经过第三个五年普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公民、公务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法制教育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执法、守法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增强“四五”普法实效?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要突出,全面带动整体推进
在“四五”普法中,要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关键是要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流动暂住人口的普法问题。
领导干部学法:一是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日,学法培训、轮训,学法讲座,学法考试考核以及领导干部授课等制度。三是要把领导干部学法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中,作为提拔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真正做到与切身利益挂钩,从而推动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的开展。四是要强化检查督促,对领导干部学法实施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不断总结出好经验和好办法加以推广,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要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人大、政协要把领导干部学法情况作为对单位评议监督和个人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
    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将普法教育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学之内,贯穿到学校素质教育之中。二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顾问的作用。目前,虽有很多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但工作制度不够健全,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因此,应抓紧立章建制,规范活动行为。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引导辅助的教育网络,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启蒙和基础作用。
    流动人口法制教育主要采取“分类管理,条块结合”的办法,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教育的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一是实行法制教育岗前培训,合格后,持普法合格证上岗。二是采用“送法上门”、“送法到工地”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如何增强“四五”普法实效性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