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竹喻检优秀征文作品汇编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13-05-10浏览:2814下载272次收藏

 


人生如竹


2008年,因工作变动,我进入检察院在政治处宣教科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5年。由最初的只会撰写案例稿件,到现在能够驾驭人物通讯稿件,由最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总结提升。楼上楼下跑,与业务干警沟通、交流,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工作亮点成了我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清晰地记得前几天反贪局长宋许生交谈时的场景——走进他的办公室里,有一样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墙上挂的无名画家画的青竹的国画图,我仔细端详墙上的国画,希望能够透彻宋局长的内心,没想到他是一个爽朗的人,干脆地说:“我喜欢竹,因为它清新、雅致、且有韧劲儿。”“竹子有韧劲儿?”我不解。“你看,钓鱼竿多是竹子做的,久用不折,垂钓者喜欢。不过,我更在意的是竹子的内涵与外延。”宋局长非常幽默。我们的交流就从竹子说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宋局长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他引用郑板桥的诗句来喻意自己。随后讲述了  2010年,他带领反贪局全体同事,办理的一起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窝案串案——3月,魏都区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处了国家粮食储备xx直属库领导贪污、收回、挪用公款案件。侦查初期,有人劝宋许生:“别查了,人家是中央直属单位,后台硬,情况复杂,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区检察院反贪局长,再查下去,弄不好官帽都得丢。”“查!连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儿都不敢查还干什么反贪?只要是依法办案,公正办案,就啥都不用怕!”宋许生的直脾气又上来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短短40余天,立案8件8人,移交其他基层检察院立案3件3人,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我们检察官是人,不是神,在办案中,我们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个时候,就需要检察官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司法为民的职业情怀,排除干扰,侦查案件。股一股劲儿案子就成了,松一口气儿,案子就黄了。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精神。宋局长还是那样幽默。

和宋局长聊完,我豁然开朗。似乎也明白了他为什么喜竹的道理。原来,他希望自己是个有韧性的人、有节气的人和有骨气的人。然而检察院里有节气、有骨气的人又何止宋局长一人。

林静是公诉科的一名年轻干警。每年办理案件上百起。其中不乏有熟人、朋友找到她希望她高抬贵手放犯罪嫌疑人一马的、希望她给予犯罪嫌疑人特别关照的。

2012年8月,林静办理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案件不算复杂,与其他案件不同的是,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审查起诉阶段聘请了律师。律师在和林静交换了意见后,随手送上了一个装有3000元的钱的信封。希望林静能够高抬贵手,放王某一马。“我是一名检察官,一定会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王某一案的。钱你拿回去,不要玷污了你我的身份。”林静的话铿锵有力。识趣的律师把钱收回。随后,王某一案被顺利移送法院,王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每办理一起案件,我都是非常认真、小心。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们会面对很多诱惑,抵得住诱惑,你才是一名真正的、纯粹意义上的检察官。”没想到上班不到3年的林静,看问题这么透彻。2013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会上,林静被评为“廉政之星。”

检察如竹,给你清新、给你智慧。我的人生亦如竹,因为我在宣传先进典型的同时,一次次地感受着检察官们那份“执法为民,稳安天下”的情怀;体会着他们“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大义;感悟着共产党员“严谨敬业,客观公正”的精神;鉴证着检察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崇尚着他们坚持不懈、上下求索的追求。这样的信念教育和情感震撼,让我一天天成长、成熟、成才。


  竹  忆

 

竹,经霜不凋,四季常绿,刚中见柔,柔中寓刚。自古以来,竹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崇高美德的象征,人们不但种竹、爱竹、赞竹,而且还咏之于诗,形之于画,记之于文,效之以行。

诗人笔下的竹,由于心境不同而各有寓意,但大多是借竹以寓抱负,或孤傲,或刚正,或清廉,或坚贞。画家笔下的竹栩栩如生,有一种灵动,有一种美丽的梦幻缠绕,让人有一种难以自抑的仰慕之心。

我记忆中的竹,青翠、挺拔,代表着戒尺与鞭策。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老家的屋后山坡上种有竹子,山坡前面是一个池塘,在池塘边上也有一排竹林。我最喜欢站在竹林旁边,听风吹竹叶时发出“莎莎”的声音。竹子那青翠的美丽与儿时快乐的时光纠缠在一起,常常触发我对过去的眷恋,让记忆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竹香的味道。

父亲则崇尚“竹枝下出好人”的哲学,小时候的我贪睡又贪玩,经常上学迟到,上课睡觉,当老师告状告到家里的时候,父亲就会在我面前摆出一溜家伙:竹枝、竹片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让我根据自己的错误去定罪量刑,自己分析所犯的错误,然后选择“刑具”和承受方式。虽然,父亲从没有舍得真正打过我,却让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区分正确与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今看来,父亲的哲学思想尽管粗糙了一些,却也有着深刻的内涵与持久的生命力,直到如今一直支配着我的潜意识,规范着我的人生轨迹。直到我从事检察工作,成为基层检察院的一名女检察官,在走不完的取证路上,在数不清的案卷中,在一次次感受正义与邪恶的博杀、智慧和狡诈的对垒、法律与人情的较量过程中,更让我常常感受到,竹身挺直、宁折不弯,正如检察官的刚正不阿、质朴无华;竹心虚空、中空有节,正如检察官的清廉无私、虚怀若谷。

竹,青枝碧叶,经霜不凋,四季常绿,正如我身边那些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女检察官们。我一直觉得在检察院工作的女检察官像铁骨柔情的“花木兰”,虽然作为基层院的女公诉人,她们所办理的大都是一些平淡无奇的案件,可是平凡的工作中有不平凡的使命,就是惩恶扬善;平凡的工作中有不平凡的内涵,就是弘扬正义;平凡的工作中有不平凡的追求,就是涤荡那些被污浊的心灵,弥补和修复社会创伤。

竹,素面朝天,刚中见柔,柔中寓刚,正如质朴无华,刚柔并济的女检察官。面对刑事案件,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他们本应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老师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触犯了刑法,需要承受道德和法律的审判。对于这些迷途的孩子们,女检察官动的不仅是普通的恻隐之心、同情之心,而是帮助他们回归正途,重新做人。面对疑案,她们查微析疑,不留瑕疵;面对未成年嫌疑人,她们尽心尽责,以教相辅,以情普法。

她们用敏锐的洞察力,把握案件细节,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她们用良好的亲和力和包容力,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消除矛盾,促成和解;她们以情动人,感化和教育失足青少年。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当母性、体贴与正义、激情相交融,当温柔、细腻与坚韧、执着相补充时,那种查微析疑、刚柔并济的独特之美。这种柔性执法之美,似竹之碧叶,绿而不艳,青而不俗,恰到好处!在她们身上,“至刚”与“至柔”的和谐一体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随着时光的流逝,工作经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竹林,怀念依于父母膝前接受“竹枝哲学”熏陶的时光。

竹鞭深埋于地,竹忆深藏于心。、

 

 

做一名竹子品格的检察官


在我家小院外的空地上,栽种了几棵竹子,这两年迅速扩张,并越长越高,尤其在一场春雨过后,尤为明显。它的快速生长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仔细打量了竹子一番。茂盛的树叶,苍翠挺拔的竹干,十分精神。只见一般竹叶长12厘米左右,为翠绿色,在与枝干相接处还略有小细毛。竹干呈墨绿色, 一截约长20厘米,摸上去十分光滑,竟让人爱不释手。难怪自古以来的文人雅客们都喜欢竹子。就连苏东坡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

竹子四季常青,苍翠欲滴,沁人心脾;其叶婀娜多姿、神韵挺秀、潇洒瓢逸、风雅宜人;其杆挺拨秀丽,形状多种多样,姿态优美,情趣盎然,独具风韵。它没有牡丹之富丽,没有松柏之伟岸,没有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民。

想到这里,我想到了咱们人民的检察官,检察官的正直正如竹子的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检察官的虚怀正如竹子的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检察官的质朴正如竹子的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检察官公正执法的信念正如竹子那经霜雪不凋的坚韧心灵;检察官的廉正无私正如竹子节外无枝的操守和高节耸云的情怀。

同样的身为反贪检察干警,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肩扛正义;我们无所奢求,因为我们早已把自己的欢乐和忧愁融入在人民那温暖而宽厚的心中。我们深深地知道执法为公,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面对着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面对亲朋好友涉法的苦苦相求,面对金钱的诱惑和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身边的战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公正执法、护法为民的理想信念!你看,他们常常为查实一件线索,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为抓捕一名罪犯而奔袭数千公里之外;为突破一个大案、要案而在极度疲劳中坚持不下火线……

望着那一页页定罪量刑的笔录、一本本呕心沥血的卷宗、一面面写满感激话语的锦旗,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我看到了那“心系群众百姓的检察魂”!我更看到了反贪事业那令人心动的跨越和飞翔!是啊,竹子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检察官的品格吗?

我爱竹子虚心向上、踏实前进的品质;我爱竹子朴素无华、不喜张扬的品德;我更爱竹子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不受世俗凡尘侵蚀的气节。我爱竹子,我愿做一个具有竹子品格的检察官。

 

 

 

 我心中的竹


自古以来,竹在文人骚客心中就有着不一般的地位。东坡居士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写出了竹的高雅孤傲;流传千年的“竹林七贤”的雅号,更显出了竹的狂放洒脱。一代代墨客传颂下来,说得尽的是自己的儒雅情怀,说不尽的是竹的高雅品质。

曾几许,我对这种备受文人宠爱的植物并无好感。因为,过多的赞美之词使得竹和水中莲,云中月一样,清雅、不染人间烟火的形象使的它更像遗世独立的仙子,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过于遥远。十几年来我执拗的带着对它的偏见,直到我遇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清高的姿态,更谈不上狂放,有的只是务实的态度,朴实的情感;他们不会也没有时间对月抒情、悲春伤秋,但是他们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案件和当事人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心思,愿尽一己之力只为换得法律的公正。他们不是名人雅士,没有说不尽的风流倜傥,有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但是他们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身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公正”的使命感已经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竹的影子,看到了竹的坚忍不拔!当他们在法庭上,用缜密的思维和环环相扣的证据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的时候,我看到了竹的挺拔伟岸和无私奉献;当他们在厚厚的卷宗前挑灯夜战的时候,我看到了竹的刚正不阿和坚忍不拔、、、、、、

他们虽然年龄不一样,相貌不一样,但是他们有着同样挺直的腰板,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风骨。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号,叫做“人民的检察官”!

从此,我爱上了这最能代表检察官品质的竹,惟愿自己也能成为一棵竹,以忠诚为根,以为民为茎,以公正为节,以廉洁为枝,为了心中的检察事业倾尽所有! 

 


                  

  说竹论诗话检察

 

一九九〇年初夏,我调入市检察院工作,当时适逢检察机关换装,检察服由原来的黄白色换为豆青色。不知是处于对竹子的偏爱还是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的赞赏,我喜欢叫新检察装为竹青色。着装后拍合影照时,英姿飒爽的检察官们,以新落成的院办公楼为背景,依楼台梯次列队而立。望着检容严整,意气风发的干警队伍,我眼前渐次幻化出挺拔的翠竹、茂密的竹林和浩瀚无垠的竹海,直到摄影者喊“ok”时,我才从幻觉回到现实。

我从小就与竹子有缘。我的家乡居中原腹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西有具茨,北有紫金,南有红岗,向东望去,大平原一望无际。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家乡周边十几个村庄都有竹园,我村更是一水中流绿竹环绕,林木葱茏风景秀丽,素有“小江南”之称。我家竹园竹木混植,更是给孩提时期的小伙伴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们在竹园里挖笋、捉迷藏,还爬上竹竿摘树上的杏吃。“太爷屋后有林园,竹木混植藏趣然。抱杆摇竹黄杏落,低头捡起是鸟蛋”。我在《月是故乡明》诗集里的这首小诗,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千百年来, 在芸芸植物中,竹子以其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以贯四时而不改柯易枝的忠贞;以“未出土时便有节,纵使凌云也虚心”和“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的襟怀气节;以不慕荣华富贵,不媚不谀的清高品格,令历代名士风流敬慕钦仰。赞竹、赋竹、吟竹、画竹蔚为风气。竹子神姿仙态超凡脱俗,素雅宁静淡澹惹水,它的自然属性和君子般的品格风貌,给了世人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就我们的检察工作来说,竹子的风貌恰与检察官们的职业追求、职业品格和职业精神契合。我想,我们检察官的风貌应该是竹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以竹喻检优秀征文作品汇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