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国先进开发区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3-04-22浏览:2539下载147次收藏

为学习借鉴先进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我区近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赴全国14个经济开发区(天津、武汉、沈阳、大连、秦皇岛、南京、苏州、昆山、宁波、杭州、北京、成都、西安、重庆)和10个高新区(天津、上海张江、武汉西湖、沈阳、大连、石家庄、郑州、成都、西安、重庆)进行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龙头规划明确发展定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对于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挑战,保持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规划,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区上下思想,形成共识;有利于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有利于重大问题的民主、科学决策。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开发区、高新区,我区调研人员发现,各区均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地位,强调规划的刚性约束,因此充分地发挥了规划的引领和龙头作用。苏州工业园——规划就是“法律”苏州工业园——规划就是“法律”——规划就是融合国际都市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早在1995年就已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和生态、环境与旅游及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定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一张蓝图绘到底,使“规划效益成为最大效益”:规划的覆盖性——前瞻性地统筹勾画出涵盖全区每寸土地的秀美蓝图。15年来园区新增林地、绿化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过45%,3000多家跨国企业掩映在樟园、枫林、桂丛、荷塘、湖泊之间,环境十分宜人。  

规划的标准性——以国际先进理念设计出世界最新一代工业园区的旅游示范样本。在建设之初就创造性地把该园区作为一个现代旅游城市来规划,巧妙采用“东西轴向”的功能布局,商业休闲区居于中心地带,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该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还被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荣誉设计大奖。  

规划的权威性——不折不扣地确保宏伟蓝图化为现实美景。在园区有一个谁也不敢越半步的“雷池”:“规划即法”。园区开发至今,领导班子调整过多次,但发展格局与当初规划设计几乎一模一样,始终保持着既定的科学功能布局、和谐多元的建筑风格和人与自然的妙趣融合。十余年来,该园区否定了300多个不符合规划的项目。科学的规划和不折不扣地按规划发展,使得苏州工业园在短短十五年内获得了世人的认可。接踵而来的3000多家外资企业、1.1万多家内资企业、每年30%的游客递增,为这个国际一流的规划提供了最佳的回报。据统计,苏州工业园先后投入近500亿元,按照“九通一平”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主要基础设施的开发。近年来,该园区以苏州中心城市向东推进为契机,以市域cbd开发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大板块”(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和“两大门户”(东部综合保税区试点、西部东环路沿线改造)建设,加快实施服务业“倍增发展计划”,新建了生产生活服务设施200多万平方米,引进知名商业品牌20多个,集聚各类专业商务机构100多家,该园区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杭州开发区变“建区”为“造城”  

2004年,在坚持“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的基础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时俱进,提出要把该区打造成一个宜业、宜学、宜居的城市,实施“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战略,提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开发区”的目标,推进生态城区建设。为此,该区正式启动从“建区”到“造城”的转变,确立了“国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和“花园式生态城市副中心”的三大“造城”目标,努力打造“下沙创造”和“文化下沙”两张金名片。为了加快推进从“建区”到“造城”、从“依江发展”到“跨江发展”两个转变,该开发区近年来着力进行“一核、一心、一带”开发建设(“一核”即新城中心区,“一心”即建成区公共服务中心,“一带”即沿江生态居住带),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该园区的下沙是浙江杭州的东大门,地处长三角区域经济腹地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结合点。良好的区位优势、高起点的城市规划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下沙构筑了国际化城市的基础。中科院有关专家编制的《下沙新城空间发展规划》,把国际化战略确立为下沙新城的重要战略之一,正是基于举世闻名的杭州西湖景区品牌和长三角重要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下沙新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有效整合与协调发展、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等原则,积极引入紧凑型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入现代科技和建筑美学,打造色彩生动、风格协调、特色鲜明的城市建筑精品;同时引入国际一流的开发运营商,建设主题突出、个性彰显、功能完善、品质卓越、国际化元素丰富的九大城市综合体;引进、学习国际先进的城市管理经营理念,不断拓展城市资源的增值空间,着力完善城市国际化服务功能,彰显国际化的人文关怀。杭州开发区拥有省内规模最大的下沙高教园区,占地10.91平方公里,现有14所大学、16万在校大学生,知识精英的高度集聚,浓郁了文化氛围,提升了城市品位。与此同时,该园区坚持生态发展理念,让下沙洁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使生态环境达到清洁、清净、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的内涵标准,充分利用钱塘江及生态湿地资源,精心打造了沿江景观大道、生态公园、高教园区景观带等生态工程,使得区内河渠交错、绿树成荫、白鹭翔飞、鸟语花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品质。  

启示:  

科学定位谋划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对各区的规划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吸收后,我区调研人员得出以下启示:1、找准定位,提升实力,争取更多的区域发展权和资源配置权。2、明晰空间布局,形成各功能区之间既定位清晰,又互相协调的格局。  

他山之石■北京开发区:提出城市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规划、人口规划五项规划合一、互相融合的理念。■南京开发区:以规划确定引资项目,为重点企业预留发展用地。■大连开发区:根据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战略,确定区域规划定位。■东湖高新区:定位为加快湖北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总投资40亿元、中部地区首条第4.5代tft—lcd生产线,中芯国际二期、新一代红光高清nvd等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和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主导产业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在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扩散效应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它代表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我区调研人员发现,全国各高新区、开发区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重视围绕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  

西安开发区主导产业拉动gdp增长30%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54亿元,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9亿元,三大数据增幅均在30%左右。这样的成绩,归功于该区四大主导产业拉动战略:  

商用汽车产业:商用汽车产业:国内一流重型卡车生产基地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4亿元;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700亿元,实现年产重型汽车10万辆、发动机10万台、专用车5万辆。以陕西汽车集团为龙头,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等骨干企业为支撑,该区已形成涵盖“重卡”总成、发动机、车桥、车架、变速箱等零部件生产以及专用车改装生产等较为完备的商用汽车产业链条。同时,以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依托,形成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该区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产业”之一。  

电力电子产业:世界“电力电子产业: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最密集的产业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亿元;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该区积极承接国内外知名电力电子企业产业转移和升级重组,聚集了博世、西门子、abb、日立、三菱等十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西电集团、永济电机、金风科技、泰富西玛、天水华天等6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优势,呈现出行业配套互补性强、上下游产业之间关联度高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  

食品饮料产业:产业链条完整,食品饮料产业:产业链条完整,产品门类齐全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目前聚集了可口可乐、康师傅、金威啤酒、乐百氏、维维乳业、殷荣饮品、米旗食品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将按照绿色标准和生态要求,建设技术先进、产业链条完整、产品门类齐全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该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开发区新材料产业联盟的平台优势,依托西部超导国家超导材料制备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以及西部钛业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西部超导为龙头,以西部金属、西部钛业、天力金属、海镁特镁业等为骨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沈阳开发区打造五大千亿集群  

沈阳开发区重点围绕全面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打造五大千亿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基本上整个东北地区的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集聚在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占沈阳市比重近四分之一。“十一五”期间,该区经济总量在国家级开发区的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第8位,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达到很高的集聚水平。预计到2020年,该区五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将达到11000亿元。  

1.机床产业集群  

以龙头企业沈阳机床集团为中心,集聚了安川伺服电机、日本精工导轨丝杠(nsk)等28家国际知名机床企业,2009年产值达140亿元。  

2.电气产业集群  

以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中心,集聚了主机类企业24家,部件类企业158家,引进华利与西门子合资项目等22个国际大型电气项目,2009年产值达320亿元。  

3.建筑产业集群  

以沈阳远大、北方交通重工为中心,集聚企业72家,引进博林特电梯、日本鹿岛等160个国际知名大型企业,2009年产值达260亿元,预计2020年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以宝马汽车5系、3系的轿车,辽宁曙光的卡车,民航地面特种车和广汽日野的大中型客车为中心,集聚企业76家,引进华晨宝马新工厂车等30个国内顶尖汽配企业,2009年产值达142亿元。  

5.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沈阳华创风能、沈阳远大、沈鼓集团风电公司、沈阳汉锋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为中心,建成大型新能源类企业6家,引进美国康泰斯多晶硅项目等10大项目。2009年产值达10亿元。  

大连高新区建 30公里 软件产业带  

大连高新区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规划布局需要进行招商,沿 30公里 的旅顺南路两边形成“一带十区”(即旅顺南路产业带及其两边的凌水人力资源集聚区、凌水湾软件企业总部经济区、由家村大连软件园、河口湾国际软件园;黄泥川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龙王塘中央商务生活配套区、英歌石国际高端研发孵化基地、鲍鱼湾国际会议会展和动漫影视基地、龙头高端制造基地)的、以软件外包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带。2007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高新区视察时指出,该区软件产业要“在国内争第一,在世界争第一”。目前,大连高新区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产业集聚区,被誉为中国的“班加罗尔”(印度著名的信息产业和软件业中心),集聚了700家软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软件企业56家,软件工程师7万人,网络电子企业120家、动漫游戏企业150家,动漫人员4000余人。2009年,该园区软件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7亿元,出口11.2亿元,网络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动漫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  

启示:  

升级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体系我区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培植支柱企业,打造核心产品。通过构建高增长、高效益、高环保的核心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航空母舰:  

1、明晰产业定位,培育壮大支柱产业集群。2、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升级,促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国际化。3、立足知识产业前沿,促使高端要素集聚。4、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促进形成低碳绿色发展机制。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主动权  

2010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期,已确定7大领域的23个重点培育方向。这7大领域分别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目前,全国各大开发区正使出浑身解数,争食战略性新兴产业蛋糕。《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是继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我国又一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经调研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大开发区重新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全国先进开发区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