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生村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3-04-22浏览:2650下载245次收藏

   

玉泉区选聘的35名大学生村干部已经到村工作3年,为农村党员干部和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鲜血液。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情况,我们于近日,深入小黑河镇20多个行政村,通过现场观摩、走访座谈、民意调查、qq交流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全面调查,由于区委重视,措施得力,培训实用,管理到位,服务周到,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热情高,思想观念新,措施方法多,作风行动实,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普遍认可,树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到村任职,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一是容易产生“失落感”。农村目前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报考村干部时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真正接触到农村的现实,特别是个人美好期望与现实环境之间的较大落差,仍然会使一些大学生村干部产生“失落感”。  

二是容易产生“自卑感”。主要是指在农村工作的环境、条件、社会交往,有时甚至是谈对象都远远不如在城市工作,造成一些大学生村干部感觉“低人一等”。  

三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大学生到村工作,有的远离家乡和同学,同时目前绝大多数村还不能象机关单位那样按时上下班,多数时间只有大学生村干部一个人在村办公室,容易使大学生村干部产生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四是容易产生“无助感”。有些大学生村干部虽然有解决问题的满腔热忱,但由于对农村情况不熟悉,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帮助,往往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好心办了坏事,使大学生村干部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茫然无助的感觉。  

五是容易产生“挫折感”。主要是指有些大学生村干部自认为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但在化解复杂矛盾和问题时,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心理上对工作成绩的期望与客观现实的反差较大,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挫折感。  

六是容易产生“迷茫感”。大学生到村任职条件比较艰苦,待遇比较低,再加上村级发展的空间又比较小,很容易让一些大学生村干部产生浮躁心理,感觉到没奔头,没盼头,既影响了工作,又影响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形象。  

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干部容易产生的六种心理问题,对于确保大学生村干部安心村级工作,实现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双赢”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工作实践,我认为要破解大学生村干部的心理困惑,必须念好“引、帮、育”三字经。  

一、引,就是激励引导。一要抓好心理疏导。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村干部介绍各级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政策规定,宣传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在农村就业和创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在农村工作,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历炼,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学会处理农村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各级选拔优秀大学生到村工作,不仅是为了改善村级班子结构,而且也是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大学生村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