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产业壮大计划学习会上的发言
一、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
工业文明为城镇化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大量工业文明成果的应用,使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大中型城市,得以高效快速的发展。这些城镇人口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城市,如果没有现代产业文明做支撑,那么城市居民的吃、穿、住、行,以及整个城市的管理、运转和发展是难以维持的。所以现代城市文明也是产业文明,特别是基础产业——工业文明的自然产物。产业与城市是融合共存、平衡协调发展的关系,换句话说,产城一体的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或者说二三产业的发展给城市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产城一体是符合产业和城市内在发展的规律。
二、产业包含强烈的时代特征
从工业革命诞生的机械化、自动化开始,人类经济社会经历了无数次变革,特别是到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了更新更强烈的变化。
一是用当前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比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的诞生,掀起了装备制造业一场大变革,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二是依靠全新的技术诞生全新产业。如因半导体的突破,信息革命催生了it产业、互联网产业,彻底颠覆了传统产业的内涵,不依赖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创造出了从理论上讲适用于所有人类的、打破时空界限的、发展潜力远大于传统产业的超级资源平台,解放了生产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新的业态。
三是新旧技术融合催生出新产业。比如说现代西方国家正在探索3d打印这样的产业,特色非常鲜明,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把材料产业、新兴软件产业进行了集成,虽然是全新产业,但它是在传统产业之上升级而成的,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打印”出人类想象出来的任何3d物体。
四是传统产业的规模经济受到挑战。产业的时代特征还表现在由于技术门槛比较低,传统产业里面单纯依靠规模经济发展的企业容易被有技术优势的国内外企业取代,规模经济模式受到了挑战。规模经济往往指的是传统产业靠数量扩张来获得可怜的利润,例如牙膏、牙刷等制造业,是需求普遍的产业,但工艺技术简单,人才依托度不高,在规模经济模式下,规模越大,效益越低。只有及时更新技术,才能获得超额利润。产业技术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残酷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掌握了先进技术,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只能被淘汰。
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生存的环境有紧密联系
产业的载体是企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环境成正相关。产业生存涉及到很多的客观环境,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基础设施条件及政务环境,如果这些环境不适合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那么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我们经过三十多年努力争取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也跃跃欲试,想取而代之,但却很困难,正是因为中国近年来为企业打造了较为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我们不难发现,产业跟环境的关系中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产业的集聚度越高,产业的生存发展状态越好。所以,要发展好产业,必须从产业园区入手,发展2-3个主导产业,针对主导产业进行链条式招商,实现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
四、产业的集聚性特征
产业集聚,顾名思义,就是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可以说,产业集聚是生产力解放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一是地理集聚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商业竞争,迫使企业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获得超额利润。而相关联的企业聚集,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有助于上下游企业细化生产链分工,提高企业群劳动生产率,减少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同时,企业群集聚使得厂商比较容易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比较
副市长在产业壮大计划学习会上的发言
本文2013-04-17 14:01:55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