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线机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根据中国民航2006年出台的《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支线机场是指设计目标年旅客吞吐量小于50万人次(含),主要起降短程飞机,规划的直达航班一般在800---1500公里范围内,存在“两短一少”特征,一少是指年旅客吞吐量少,两短是指航程短和短程航班。在全国175个运输机场中,有130个支线机场处于亏损状态。如何促进支线机场发展事关民航强力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的现实问题。
一、支线机场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不够重视,认识有偏差。认为机场投资大,回报率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能为其直接赢利,相反跑航班,包飞机要支出大量的资金。因此对机场不够重视,很难列为政府预算。二是由于当地的旅游、矿产等资源短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收入低,消费生活水平不高;三是支线机场投入规模大,风险性高,航班少,时刻差,票价高,流量小,客座率低,航空公司无利可图。因此,不愿将有限的运力投入到支线飞行。目前,虽然有一少部分支线机场摸索了一些成功运作经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各支线具体情况及当地经济环境的差异,大部分支线机场仍处于艰难的境地。如何走出困境?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营销运行机制。
二、解决办法
(一)营销航空公司、确保有航班飞行。
对于机场而言,航空公司就是我们的上帝。因此,机场应该将营销航空公司做为自已的主攻目标。游说航空公司,光靠上门说是不够的,航空公司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给航空公司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一定比例的起降费,为航空公司驻场人员提供办公场所,住宿方便;主动帮助航空公司协调,争取航班时刻,全力帮助航空公司开展市场销售等。或者采取承包航班或模拟航空的形式,以减轻航空公司压力。同时,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一是建立飞行基地,派飞机住场。这是最佳的一种模式,可彻底解决运力的不足问题,开发航班航线有了切实保障。问题是要找到愿意合做的航空公司,机场、当地政府要提供全力支持和后勤保障。二是开通中转航班实行支线连干线(省会)。中转的好处在于一条航线经过中转后可演变成几十条航线,上百个航班且票价优惠;但劣处在于需二次乘机,时间较长,不是大多数旅客的首先。偏远地区的机场,如离省会远,无铁路,公路不发达的地方,特别是山区机场运作较好。问题是一但铁路、公路开通,对航空的冲击会很大。三是直飞航线。优势是旅途时间短,可直接到达目的地,劣势是由于是独飞航班,航班较少,票价较贵,旅客经济难以承受;特别是当地铁路和公路较发达时,航空旅客量将受到较大影响,往往开通的新航班很难长久,老航班经营也很困难,航空公司往往是飞飞停停,很难维持。
(二)营销当地政府、确保资金到位。
要转变当地政府对机场重要性的认识,一个城市的进步,没有航空做支撑,很难有大的发展。支线机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是当地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随着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和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民航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治安监控、环境监测、邮政等
关于支线机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本文2013-04-17 11:59:4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