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关于决战工业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推动我县“强工兴城”战略实施,实现“五年决战工业500亿”目标,根据县委安排和县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于8月14—16日到县工业园区和部分乡镇、企业,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县“决战工业”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主攻产业、决战工业”战略,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全县“决战工业”呈现出“气魄大、氛围浓、势头好、项目多、后劲足”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从几组主要的经济指标数据来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开始凸显。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9年的21.8∶43.4∶34.8调整为2011年的17.7∶48.7∶33.6,工业占比提高了5.3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1.8亿元,比2010年净增34亿元,比2009年净增57.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68亿元,比2010年净增8.68亿元,比2009年净增16.1亿元;实现工业税收2.97亿元,比2010年净增1.42亿元,比2009年净增1.81亿元。2012年上半年,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实现工业税收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上半年工业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一。
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先后引进有色冶金产业项目7个,非金属材料产业项目14个,机械电子产业项目18个,食品医药产业项目18个,服装鞋帽产业项目18个,工艺饰品产业项目21个。2011年,全县共有有色冶金企业26户,完成工业增加值91529万元,完成税收15560万元;非金属材料企业6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1760万元,完成税收370万元;机械电子企业3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6900万元,完成税收169万元;食品医药企业28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1500万元,完成税收92万元;服装鞋帽企业7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5416万元,完成税收325万元;工艺饰品企业25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4100万元,完成税收48万元,形成了有色冶金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工业发展格局。
㈢园区平台加快拓展。把园区作为促进我县工业扩量升级的主战场,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园区规划面积达到30.6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原来的2.80平方公里拓展到8.72平方公里,累计修建路网32.8公里、铺设管网23.21公里,建设了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近3000套公租房,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太阳升项目区已完成25.18平方公里的规划修编,今年完成了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吴都项目区二期1550亩土地 “七通一平”全面完成,xx(九江)工业园引进亿元项目8个。工业园区共落户企业139户,其中投产企业82户。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由2009年34.30亿元增加到2011年92.27亿元。乡镇创业小区稳步发展,渣津镇建设了400余亩的朴田工业园区,已有东辉卫浴、奥博雅、鲲茂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古市镇创业小区落户企业23户。
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以来,全县共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4个,其中5000万—1亿元的38个,1—5亿元的40个,5—10亿元的6个,10亿元以上的4个。现有规模企业55户,比2009年末增加23户。今年1—6月,规模企业单体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537万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136万元,过亿元企业达13家。香炉山钨业、赣北钨业、华伟矿业、新中英等21户企业纳税超过100万元,金瞬化工、神农中药、一家实业等25户企业纳税超过了50万元。
二、“决战工业”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近两年来,我县通过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破解难题、产业集聚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倾力抓工业,奋力争进位,全县发展工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各部门、各乡镇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合力共为,形成了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各部门干部合力促动的工作格局,呈现出一派蓬勃的发展势头。
㈠政策引导有力度,营造了决战工业的浓厚氛围。县十六次党代会把“全力决战工业”作为xx发展战略的核心,提出了到2015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的目标。去年8月,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主攻产业决战工业的决定》,着力培育打造有色冶金、非金属材料、食品医药、机械电子、服装鞋帽、工艺饰品等六大主导产业,为我县今后一段时期工业赶超发展找准了定位,描绘了蓝图。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农民进园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工业运行监测办法》、《经济运行调度办法》,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通知》,吹响了“主攻产业,决战工业”的号角,掀起了项目建设的新高潮。通过设立企业规模奖、企业贡献奖、优秀企业家奖,评选表彰“强工兴城”先锋队、突击手,全县涌现了一大批投身工业、服务工业、奉献工业的先进典型,营造了决战工业的浓厚氛围。
㈡招商引资有实效,壮大了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各责任单位积极响应,大力推进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促成了一批“国字号”企业和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县落户,目前,已有中国五矿、厦门钨业、南方水泥等多家上市企业进驻我县。今年4月,组建了13个产业招商工作组,分别到本产业相对集聚地召开产业专题推介会,重点对接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企业及配套企业落户xx。近三年,我县新签约引进固投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129个,累计完成项目实际进资54.69亿元。按照“摸清底数、确定产业,明确条件、落实政策,分配任务、全力对接”的思路,全力推进返乡创业,先后吸引王真、徐高堂、徐传华、邹树喜、胡坚胜等一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了义乌饰品、中山雪人服装、辉运饰品、缝纫机配件、欧克机械等多个产业园,促进“务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目前,全县共有3748人返乡创办企业和创办其他经济实体,新上返乡创业项目355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0.8亿元,带动就业27276人。
㈢跟踪服务有作为,保障了项目的快速推进。县委县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决战年”,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制订了“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一日一督查、三天一通报”制度,坚持县主要领导每月一调度、责任领导每周一调度,增加了跟踪服务单位的动力和压力。各责任单位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强化了跟踪服务措施,做到一把手亲自挂帅,安排专人长驻工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黄坳乡设立了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服务三个工作组,每个项目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跟踪服务,并将项目服务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评;太阳升镇和宁州镇以服务园区为己任,全力对接服务太阳升、吴都等项目区。太阳升镇今年5月份起,全体干部奋战40天,征地2000余亩,征收房屋面积3万平方米,为园区拓展奠定了基础。xx(九江)工业园积极破解飞地园区体制机制、利益分割等诸多困难,想方设法为企业落户解决土地供应、土地报批、土地出让和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难题。
㈣破解难题有实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为缓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和企业招工难题,从今年起实行了“五个不变、五个纳入”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园就业,上半年园区新增就业人员近5000人。劳动就业部门和各乡镇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信息库。渣津镇政府对安排就业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每年按100元/人补助培训费;对在集镇范围内租住房的企业员工,二年内每月每人补助20元房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了创业担保公司、正丰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实施“银园保”项目,今年上半年为工业企业融资2.89亿元。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缓解企业物流难题,建设了达星国际物流园,引导上高、高安等地物流企业与我县园区企业联合,鼓励县物流公司增加
县人大关于决战工业情况的视察报告
本文2013-04-08 09:28:1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