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57厂保护与利用浅析(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引起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3-03-04浏览:2744下载139次收藏

157厂保护与利用浅析  

  

——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引起的思考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之一的原国营157厂,位于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是国家建材工业部1965年投资兴建的,原名西南玻璃厂,后改称国营157厂,系生产防弹、防暴、军用特殊玻璃制品的“三线建设”工业基地。1988年,因原址交通闭塞,已不适应现代国防建设之需要,由武胜县龙女镇迁徙至川西平原。  

157厂旧址占地1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其建筑多为砖混结构,由三大区域组成,即职工生活区、厂区和办公服务区,是一个保存完整,功能齐全的“三线建设”建筑群。在甚多三线工业遗产受城市建设和岁月流逝不断坍塌、泯灭、消失的今天,合理保护、利用157厂原址,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遗产留存,已是现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一、157厂建设的时代背景和价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美苏”战争威胁,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在中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优化了我国的战略防守地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和发展,可谓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  

作为以生产防弹、防暴、军用特殊玻璃制品的157厂,在长达20余年的生产建设中,不仅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孕育了“艰苦创业,勇于拼搏;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三线精神”。现存的厂部大楼、冶炼车间、耸入云天的烟囱、依稀可见的时代标语,既是三线建设者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三线人”精神的体现。  

二、157厂现状保护与利用面临的困境  

1、现状简析  

笔者数次到157厂进行摄影、调查、走访,该厂厂房、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及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保存完整,其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只是建筑的屋面、砖墙因风雨浸蚀,有的大面积脱落,有的出现裂痕,有的墙体局部倒塌。因无专人管理,厂区落叶堆积,杂草丛生,昔日热闹喧哗的盛时景象已消逝在凄凄芳草中,让人心生悲凉。  

2、占地广,规模大,建筑多,保护难度大  

    作为重要的“三线”军工企业,157厂原址占地广,规模大,建筑多,且存在产权纠葛;而厂区又与场镇、村民住户紧密相连,无明显分界,若进行全面保护,不仅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保护难度极大,但如果不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必将如众多其他的三线工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157厂保护与利用浅析(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引起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