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创新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创新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是党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需要,是基层党建工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和维护好《党章》,坚持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
一、当前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缺位、工作不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
2.党性不够、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思想滑坡、信念动摇,将自己混同地一般群众,工作怕吃苦,表现一般,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3.宗旨淡化、不讲正气。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淡漠,在工作中不敢碰硬,性得罪人,不讲正气,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管理不严、素质不高。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培训敷衍了事。加之少数党员缺乏学习自觉性,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1.对党员教育认识不够,管理力度弱化。普遍存在着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人心涣散,凝聚力和号召力削弱。有些基层党组织整天忙于业务工作,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投入不够,培训较少,对党员关心不够,谈心交心活动较少,缺乏沟通交流。
2.对党员管理的有效手段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工作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工作方法老化,缺乏创新管理方法和长效管理机制。
3.党员对自身要求放松。少数党员忽视了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党性不强、自觉性不够高,党员活动参加少。缺乏有效监督,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
1.保持党员先进性,实现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建立和完善让广大党员经常性受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1)建立党员学习教育长效的机制。(2)建立党员管理长效的机制。新形势下,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显著增强。针对这些特点,加大对党员管理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办法和党员管理手段,因势利导地建立健全包括信息化手段在内的管理机制,对各类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弹性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实现党员管理的全覆盖,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的机制。(4)建立党内民主参与长效的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党员作为党内生活主人翁的光荣感、责任感,就必须建立让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生活的长效机制,使他们在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的同时,落实党内民主制度。(5)建立党员进出长效的机制。
2.通过分类、分层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党员的教育管理本身带有很强的时代性,每个时代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社会环境、党员构成、党内思想状况都是不同的。针对党内目前的教育管理状况,必须及时探索分类教育管理和分层教育管理的经验。(1)探索分类教育管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在越来越精细的职业分工中表现出日渐增强的流动性、分散性、独立性。必须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分类教育管理的模型。(2)探索分层教育管理。社会结构分成各种层次,由于党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处的阶层地位不同,其性质和特点不同,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方法也应不同。对普通党员、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应有区别,需要分层教育、分层管理。
3.管理手段的科学化,整合技术平台,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党务”,开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天地。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络迅猛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党的建设要重视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应用,发展电子党务,使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创新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本文2013-02-02 00:52:3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