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县乡公路养护模式 提高公路养护效益
创新县乡公路养护模式 提高公路养护效益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农村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规模里程发展迅速,路面等级和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在新的时期下,如何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把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工作引向深入,实现农村公路的科学管理、规范养护,使其真正发挥利民、惠民、富民的服务功能,从而形成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将是下一阶段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下面,结合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实际,就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当前我市农村公路基本状况
截止到2011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82.17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418.566公里(含未达标)、乡道1127.985公里、村道735.626公里。
由于前期资金问题,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高,整体路况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规划不够完善,存在断头路;乡村公路普遍偏窄,路肩培土不足;乡村公路桥梁建设年限较长,建设标准低,窄桥、病桥、危桥多,由于桥梁设计不够合理和桥头未采取防护措施,一些桥头出现沉降和坍塌,影响道路安全畅通;沿线占道经营、堆积物多,通畅度不够;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不够齐全,安全度不高;同时由于农村公路长期运营,加上通行车辆超限现象越来越严重,路况下降明显,一些路段已出现连片损坏,舒适度差。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同日益提高的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相比,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投入仍显不足,整体服务能力不高
农村公路特别是乡村公路总体好路率相对较低,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我市虽然在农村公路管养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养护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标准,但仍存在着补助标准低、资金缺口大、管理使用不够规范等不足,随着农村公路管养里程的不断增加和路龄、桥龄的不断老化,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农村公路养护生产技术落后,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安全保障能力不高
目前我市县乡公路上还有较多桥梁建设年代较远,这些桥梁普遍设计荷载较低,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公路交通运输需求,桥梁安全形势不容忽视。同时,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统一联动的农村公路应急反应机制尚未建立,应急抢险队伍、机械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比较薄弱,应对农村公路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较弱;预防性养护等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不多,突击性、被动性和单纯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粗放式养护模式仍然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主旋律”,养护的及时性、主动性
创新县乡公路养护模式 提高公路养护效益
本文2013-02-02 00:45:5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