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交通网络问政工作探索与思考
我市交通网络问政工作探索与思考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民政治参与意识的逐步增强,网络已从最初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层面逐步上升到涉及权益、权利的政治层面。网络的迅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政治方式和政治过程的隐蔽性和封闭性,它的广泛性、交互性、开放性尤其是权利的平等性,使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空间中诞生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问政,并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网络问政以其独特的形式,一方面,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政治意愿和不良情绪,缓解社会压力的平台,从而把公共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网络问政的有问有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众困惑,让民众了解并且认同改革所带来的成就,有助于形成一种成熟、理性、和谐的社会大众心理,降低了社会矛盾瞬间爆发的可能性。网络问政已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普通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窗口,形成政府与网民的双向互动模式,是中国政治文明的新元素,成为政坛一道亮丽新风景。
“衣食住行”,公共出行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交通运输部门具有筑桥铺路和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职能,承担着服务好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的光荣职责。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局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民论坛等网络问政平台,经常搜集到反映公交出租、行业管理、公路建设及养护等方面的网络舆情。对待网络舆情,我们“重”而不 “藐”、“导”而不“堵”、“急”而不“缓”,不断提高各类舆情应对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引导社情民意,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回应和答复,得到了网民的好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网络问政意识
树立“网络问政也是政治”的理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网络问政工作的重要性,善用网络宣传交通运输工作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网络在问政、议政、施政、执政中的重要作用。
二、畅通网络问政渠道
构建以领导电子信箱、12345公务服务平台、96196交通服务热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局网站网络会客厅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的网络问政综合平台,实现网络问政的系列化、多样化,给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调动了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网民了解交通、关注交通、关爱交通和支持交通。
三、健全网络问政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局办公室作为主管科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处理,并选派专门人员负责办理工作,为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制定网络问政受理工作方案,对系统内网络问政受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按要求健全相应的组织体系,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网络问政的办理或督办工作,形成了快捷有效的工作网络。日常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和研究工作,定期进行督查督办,保证网络舆情能够及时处理和有效落实。
优化办理机制。针对网络舆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时效性要求强、领导重视的特点,我局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将网络舆情办理工作列为各单位信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规定网络舆情办理工作,首先由局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交由与电话反映内容有关的单位处理,在相关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局有关科室补充完善,审查把关;再送局办公室从格式、文字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初步定稿后,报承办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把关审查,签字;最后由局主要负责同志审批签字。这样层层把关审查,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办理质量有了切实保证,做到交办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形成受理、办理、查询、
我市交通网络问政工作探索与思考
本文2013-02-02 00:39:1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