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对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扶持力度的提案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三农”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常州的现代化。在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我市也同时致力于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连年增产且单产连续多年为省内第一;建成了现代农业“双百万亩”工程;拥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已经超过了1.3万元,达到了《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求等等。但是应当看到,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任务依然繁重,进程依然艰巨。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许多耕地仍然处于旱涝威胁之下。有的耕地缺乏有效的水源和高效的水利设施保障,一方面农田灌溉靠天吃饭,一方面又水资源浪费严重;有的地方圩堤隐患重重,稍遇强雨就险情不断。缺乏旱涝保收的保障能力。
第二,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偏小。以2007年到2011年五年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我市总体上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投入强度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小得可怜,分别为0.56%、0.74%、0.23%、0.64%和0.43%;辖市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溧阳市从2007年到2010年则分别为0.03%、1.17%、1%和0.5%。投入力度偏小且无有效的增长机制。
第三,农村消费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民消费负担偏重。就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结构状况分析,农村市场的消费份额不到城市市场消费份额的十分之一,到2011年则进一步降低到不到十五分之一,在县域农村市场的消费份额则在三分之一左右。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大城市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比农村大,但也不能忽视大量的农村消费资金被吸入了大城市的消费市场,削弱了县域和农村的市场活力和发展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加重了农民的消费负担。从2007年到2011年全市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例来看,城镇居民分别为72.23%、69.31%、67.2%、65.18%和63.33%,农民分别为81.92%、79.91%、78.89%、78.53%和75.53%,虽然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农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比例普遍要比城镇居民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意味着农民的生活消费负担较重,而城镇居民则比农民更容易积累家庭财富。对于辖市区的农民而言,其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则没有明显的下降,有的地区甚至在逐年加重,如金坛市从2007年到2011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分别为84.9%、77.78%、76.47%、76.03%和81.59%,而溧阳市从2007年到201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则在上升,从77.26%、80.9%、82.38%
关于加大对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扶持力度的提案
本文2013-01-24 14:17:37发表“模板范例”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063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