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栏目:发言稿发布:2013-01-08浏览:2646下载283次收藏

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  

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  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3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  肩负着8260多万党员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出席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题、主要成果  

    (一)十八大的主题。十八大确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鲜明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强调,要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强调,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道路问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四是精神状态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总结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符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和期待,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  

    (二)十八大的主要成果。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准确把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期待,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信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会和随后召开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二、关于十年基本总结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高度凝炼地概述了十六大以来10年的基本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并对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  

    (一)10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历程。综观这10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  

    这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  

键时期。报告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1 0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大台阶”,就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就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曰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的看,经过这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  

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回顾总结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明确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路径。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实现科学发展,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这就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三、关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十八大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新概括和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概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随着这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提出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这个基本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必将极大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容。我国过去3 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虽然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