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卫生室建设调研报告: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改善基层就医环境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改善基层就医环境
村卫生室是我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担负着为辖区17万农村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常见病诊治的任务,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最贴近百姓、最能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在区政协开展的“四走”活动中,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农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情况,为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提供决策参考,近日,我会同区卫生局相关科室,随机抽选了8个村卫生室、15名村医和20户农户,对村卫生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四走”活动中所了解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93个村(居委会),卫生室106家,其中达到标准的村卫生室96个,占90%,其中村委会集体提供房屋的村卫生室有62个,占58%;网络连通并正常使用的卫生室有99个,占93%。乡村医生180人,具有相关资格证144人,中专学历112人,大专学历16人,初中及以下学历52人,60岁以上27人,50岁以上 48人,40岁以上42人,40岁以下 63人。 2007年7月1日 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106家村卫生村作为最基层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朋友。2010年以来先后有9家村卫生室创建成为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卫生室, 2011年10月31日起 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这是我区推行的又一大惠民政策。
二、在“四走”活动中发现的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村级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走访发现村卫生室建设和运行管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队伍建设存在“三个”有待提高
1、队伍稳定性有待提高。一是由于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地属偏远,待遇不高等原因,造成卫生技术人才紧缺,部分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进入到私营医院;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品收入被取消,仅靠现有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远不能保障其应有收入,以致一些年轻医生弃医务工;三是由于村医多数是“半医半农”,其身份差别对其职业归属感和事业成就感产生了消极影响,以致个别医生身兼数职,有搞个体经商的、有搞运输的等,村医队伍不够稳定,不利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开展。
2、村医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调查发现,50%以上的村医都是 “赤脚医生”过渡来的,对中西医缺乏深入研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
村级卫生室建设调研报告: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改善基层就医环境
本文2012-12-06 17:11:0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