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期先后深入赤城、祟礼等县区及其部分乡村,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就一年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2008年开始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取得了实效,实施项目村的饮水问题、出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社会效益逐渐显现,这项政策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一、全市村级一事一议开展基本情况
2008年,全市(不含扩权县)18个县区除桥东区零申报外,其它17个县区申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行政村共计173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9.2%,涉及项目1742个,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312万元,带动村民142万人筹资2816万元,村集体投入1164万元,社会捐助334万元, 项目总投资达7816万元。并带动33万劳动力筹劳94万个工日
财政奖补资金落实情况。剔除宣化县、涿鹿县、尚义县县级安排奖补资金171万元,全市争取省以上财政奖补资金 3141万元。去年省下达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00万元(剩余1541万元将于2009年下达),市级当年全部分配下达相关县区,各县区普遍在年后进行了分配落实,2009年3月底前已全部到位。在到位方式上,3个县区实行了对部分完工项目足额奖补,5个县区实行了对全部项目同比例奖补,9个县区采取了二者兼顾的方式。全市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到项目954万元,奖补项目801个,占项目总数的46%,其中全额奖补项目491个,比例奖补310个,稳定了基层对财政奖补资金到位的信心。
申报项目实施情况。截至2009年3月底,已完工项目1689个,占建设项目总数的97%;未完工项目也已完成了大部分的工程量,将在近期施工条件允许后,全面复工完成剩余工程。项目建设上,村内道路硬化 1026千米 ,包括水泥路硬化、沙石路硬化两种形式,且以沙石路硬化为主,方便了群众出行;打井694眼,村民饮用水设施328套,改善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水渠 75697米 ,修建桥涵47座,其它小型水利设施358套,购建变压器(站)24个,铺设电线 18150米 ,建设电力设施3套,路灯照明841盏,建设村内公共环卫设施30座,植树4670株,村内公共绿化 51950平方米 ,建设村民文体活动中心32项 20111平方米 ,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促进了县区乡、村领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增强了广大农民对村民自治的认识;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全面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事一议工作的开展,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于解决一些地方行路难、吃水难、改善居住环境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由衷的拥护,调动了基层举办农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由于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刚刚开始第一年,各级各部门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听到了基层工作者和农民群众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筹补标准偏低,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缺口。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以村内道路硬化、乡村饮水安全为主。一般情况下,乡村一眼机井加变电、管道配套成本普遍在20万元以上,村内道路硬化每千米需要15万元以上。按现行一般项目1:1的财政奖补政策,需要5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村民筹资、财政奖补,才能筹足20万元以上。对于象我市人口密度小,行政村多、自然村多、村平均人口不足千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筹补资金与完成这些村民急需解决的项目建设需求存在着较大资金缺口。调研中发现,有的村通过帮扶单位、社会捐助等方式,降低或弥补了资金缺口,而一些村在没有外力资助的情况下,出现了资金缺口,将形成债务。
(二)筹资难制约着一些乡村举办公益事业。举办村级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每个村民的意愿。当前,只要是由国家、集体或社会捐助投资农村公效力事业建设,农民举双手赞成,如果让农民出资建设,部分村民就表现出了不愿意的心态。2008年,一些村拟办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议事环节,但在实际筹资过程中,因部分村民不愿出资而搁浅。即使已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申报并实施项目建设的村,仍有个别村民至今未缴纳村集体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
本文2012-12-05 06:46:45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