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消费制度改革的探索
公务消费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招待费、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学习考察费等公务支出费用。在实际中,这部分开支的随意性较大,管理漏洞大,浪费严重,有的甚至涉及腐败。公款消费在世界各国都有。在多数西方国家,由于有严格的舆论监督,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问题上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面临下台的危险。我国政府为了治理这一顽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公务消费治理方面的文件,组织了无数次的明查暗访和专项清理。各级都在改革创新公务消费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提出了加强厉行节约的办法、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难点。
一、公务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务消费隐性化。目前,公务消费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化管理状态,国家虽然明确规定了财务公开制度,但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还未全面普及。单位干部职工甚至领导干部自身对公务消费情况不得而知,缺乏了解的途径。即使有的干部心知肚明,但又碍于同事情面或领导权势,不愿讲、不能讲。公务消费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自觉主动将消费行为公之于众的,导致公务消费隐蔽性较强。个别领导不顾法纪,规避公众监督,通常采取调剂、挪用相关经费等方式,或者向下级部门和单位转移、向企业转嫁,以“正常化”的方式进行各种不合理的公务消费。民间甚至流传“吃完招待费,吃机动资金;吃完一般预算资金,吃专项资金;等一切都吃完了,就吃企业”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公务消费的隐性问题。
二是公务消费随意化。少数领导干部消费观念上存在随意性,认为公务消费是随职务而来的自有权力,既然是办公事,只要把事情办好,标准高一点也无妨,只要没有装进自己口袋,吃点喝点没有问题,于是大手大脚,浪费严重,导致开支膨胀。由于公务消费是公家买单,只要能与公务消费沾上边的,一些人想方设法“打插边球”。于是,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送礼等现象层出不穷、屡查屡犯。把私人吃的、用的、送人的礼品、旅游费等开成合理的会务费、资料费等套取发票,更有甚者,没有正式发票就用假发票甚至打白条来代替。随意性较大,伴随着一定的腐败现象发生。
三是公务消费私利化。个别领导干部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要发展必然要加强联系、融洽感情,于是把公务消费视作“润滑剂”,笼络感情编织关系网。有的甚至把公务消费当做“敛财器”,假公济私,挪用、占用、变相私用公款,使公务消费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比如,在现行的报销制度下,一些公职人员千方百计钻发票使用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以少报多、重复报销,购买假发票等行为来中饱私囊,甚至一些商家为了做生意,不管职业道德操守,一味满足客户要求,虚开发票,多开发票或乱开发票,规避财政部门监控,致使一些国家资金、集体资产、单位公款流入个人腰包;还有的领导干部一边上班、一边做生意,下属为讨好上级,拼命在上级的经营场所大肆消费,用公款买单,大量导致了公务费用的增加。在公车费用中,近年来,政府在治理公务用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公务超标准购车方面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有的镇街或部门公车私用现象较普遍。公款出国(境)考察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参观学习、培训考察和会议,有些出国(境)考察团报批时都声称是考察、培训、公务,但实际上却是旅游,对这一点很多人都是心照不宣。造成了公务消费费用过快增长。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公务消费者不讲工作原则、无视财经制度,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私有化,将职务消费变成权力
公务消费制度改革的探索
本文2012-11-29 15:23:4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264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