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2-11-12浏览:2096下载175次收藏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基层。日前,我们对近年来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花垣县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自古以来有湖南省西南门户之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辖8个镇、10个乡、288个村、18个居委会,总人口28.97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8.6%,为湘西州苗族聚居县之首。近年来,在中央、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怀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功能日趋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全县逐步形成。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
 
1、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主导,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①按照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到2011年末,我县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600余万元。同时,给长乐、麻栗场等10个乡镇文化站发放和配送了60万元的文化设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②结合党委组织系统的村支部和远程教育中心项目建设,组建了190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相应配送了苗鼓、龙狮表演道具、服装、电视音响及电脑等文化活动设备,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③立足边城文化旅游开发,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在茶洞古镇(湘西籍著名作家沈从文小说《边城》故事发生地)商周古文化遗址的基础上建设了一座边城民俗博物馆,总建筑面积780多平方米,馆藏品2000多件,向中外游客和广大群众免费开放;④投入50多万元,在苗族民俗文化演艺传统深厚的麻栗场镇老寨村兴建了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演艺中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和展演提供了全新舞台。
 
2、以村级行政建制单位为重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每个农家书屋不低于20000元投入、建筑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以及适当数量的报刊、不锈钢书架3个、阅览桌1个的建设标准,到2011年底,我县已建成201家农家书屋,完成建设投资402万元。同时,完成配套图书50万册,配送科技光盘20100余张。经申报立项并获批准,今年我县计划完成87家农家书屋项目建设,到年底有望使全县28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3、以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网络化农村文化阵地。依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共享的方式,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期末,争取实现县有基层服务中心,乡乡有基层服务点,50%以上的行政村有基层服务网点,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2008年以来,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了以县支中心为主导,下设7个乡镇基层服务中心,以及19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三级网络,涵盖全县65.97%的行政村。同时,积极做好和完善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的各项服务工作及业务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作用,做好全县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向全县190个服务网点和201家农家书屋开放数字资源。通过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使用激励机制,加强与县委组织部远教办协作协调,积极做好文化共享党员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4、以“村村通”、“户户通”为目标,扎实开展广播电视通播通视建设工程。在中央、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花垣农村通播通视工作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共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4683套,完成952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播通视任务,较好地解决了偏远农村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基本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地面接收三种形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通过加强和积极做好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管理及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2007年,全县18个乡镇实现了县乡有线电视宽带联网,整个联网工程前后累计投资756万元,架设光缆300公里,各乡镇都能看到花垣台和湘西台地方电视台的自办节目。2011年,在州广电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投入100多万元,在豆腐坡差转台新安装1000w无线数字发射机和1000w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无线发射设备各1套,把中央台3、5、6、8套节目、湖南经视等多个省级电视节目频道以及湘西电视台和花垣电视台等总共60多套节目,以数字电视无线发射形式覆盖广大农村,使本地自办节目覆盖率提高到70%。到2011年底,通过有线电视数字整体平移和农村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全县城乡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5000多户。
 
5、以农村公益电影免费放映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惠农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进一步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9年以来,通过组建花垣县惠民农村数字电影服务站,配备数字电影放映设备9套,成立了9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由省广电局配备流动放映车一台,每年开展送电影下乡免费放映数字电影3419余场,年均观影人数在30万人次以上,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6、以边城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建设为中心,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和提高。①2006年5月县委、县政府在边城森林公园中央制高点无偿划拨建设用地15亩,总投资1470多万元,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设计,新建了总体楼群为裙楼式风格的边城图书馆,其中主体楼为七层塔楼,总建筑面积7080平方米,是一座集检索、借阅、阅览、网络查询、展览、展示、会议与学术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农家书屋工程管理中心,也是花垣县文化标志性建筑和公园景点之一。边城图书馆现有藏书6万余册,古籍图书100余册,电脑设备62台,每天接待读者达200余人次,已成为全县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中心,为造就新一代讲科学、有文化、有知识的花垣人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平台;②2010年4月,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发扬苗歌剧,促进苗剧团的发展,改变苗歌剧创作研究办公和演员训练条件的落后面貌,多方筹集资金190余万元,在县苗剧团现址建设了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苗歌剧创作研究中心,极大改善了苗歌剧创作研究办公和演员排练条件;③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2800多万元,在县城城北大道烽火路段新建了集无线发射、有线电视播出、电视演播、视频会议、行政办公、写字楼、文化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文广新大厦,占地10.5亩,大楼主体高12层,总建筑面积8370 平方米,该项目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此项工程于2011年底基本建设完工。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④除县城已建占地50亩的体育广场外,“十一五”期间,我县还投资3280万元,在县城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占地50多亩的边城广场,以及一座与之相邻、占地面积400余亩、总投资6500多万元、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边城公园。在公园中心另建有 5000平方米的县边城图书馆文化广场。通过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为城乡群众文体娱乐休闲、开展文艺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便利。
 
(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有效拓展农村文化阵地载体。目前,我县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镇)、村(社区)的三级网络,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梯队建设逐步规范,从业人员日益壮大。其中,县文化馆从业人员17人,县图书馆15人;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现有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