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湄潭县特色农业青田田鱼养殖现状及前景分析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12-11-08浏览:2042下载288次收藏

稻田养鱼 稻鱼双收  

——湄潭县特色农业青田田鱼养殖现状及前景分析  

              

             鑫  达     

   

我国有句农谚说: “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利用稻田,鱼稻并作,不仅能坐收渔利,还能使水稻增产,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业。“稻鱼共生系统”工程的发展和推广,无论对发展生态农业还是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湄潭县从浙江省青田县引进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田鱼并试养成功,全县步入了培育新的水产产业的轨道。  

一、青田田鱼在湄潭的养殖背景  

青田田鱼原产于浙江省青田县, 2005年5月16日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之一。2007年,在浙江大学的帮助下,引入青田鱼养殖。几年来,结合湄潭县气候、土壤和养殖习惯,对稻田养殖青田鱼进行了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模式。养殖的青田田鱼不仅保留了其色泽鲜艳、形态优美的特点,且具有无泥腥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鱼刺少,利于食用等特点。同时还表现出生长快、适应性强、习水性好、抗低氧等优势。2012年,全县计划发展稻田养殖青田鱼面积3万亩。  

二、青田田鱼稻田养殖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根据稻田养鱼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的特点,湄潭县提出了“围绕产业投项目,建好项目促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各乡镇认真实施,将各项责任措施落实到了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做到思想早发动,措施早安排,任务早落实。  

二是精心选点、合理布局。按照全面选点和非均衡推进的办法,将项目实施重点选择在水源、交通和群众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乡镇,其余乡镇则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安排实行。  

三是出台政策,加大投入。2009年3月,县政府印发了《湄潭县2009年“稻鱼共生系统”——青田渔业实施意见》,明确每年新发展青田田鱼2万亩。同时向上争取资金投入鱼苗种场建设,专门用于青田田鱼的繁育,并将退耕还林的后续项目资金每年近50万元全部投入青田田鱼的发展。几年来县政府投入青田鱼发展经费1500万元,主要用于鱼苗投放、基础设施改造、组建专业合作社和青田鱼销售的补助。同时还积极开展养殖模式探索,在稻鱼共生的基础上衍生出“藕鱼共生”、“稻-鱼-禽”、“稻-鱼-蔬”等养殖新模式。2011年,对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配套解决了水渠、杀虫灯等设施设备,完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区面积2558.35亩,示范区养殖成功率达90%。  

四是加强指导,强化管理。由技术部门负责鱼苗繁育后的统一供给、统一投放标准及规格,保证鱼苗质量和存活率。按照养殖技术管理的要求,集中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每周在示范点上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  

三、青田田鱼稻田养殖前景及效益分析  

实践证明,“稻田养鱼、稻鱼双丰收”,不仅能增加农田的经济收入,又可防病治虫害,改善生态环境,能立体和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养殖,扩大种群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西部“三农”建设,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是品质优良。青田田鱼营养丰富、色彩鲜艳,含有丰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湄潭县特色农业青田田鱼养殖现状及前景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