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推动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2-10-26浏览:2706下载128次收藏

关于推动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乡镇是我国较为特殊的民族群体组织,其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大部分少数民族乡镇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和扶持。本文就如何推动汝城县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展开调研,对该县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举措展开了分析。
一、汝城少数民族乡镇的基本情况
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居有少数民族26个,有5个瑶族乡镇(三江口镇、小坦镇、延寿乡、岭秀乡、盈洞乡),17个散居少数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5%。世居少数民族以瑶族和畲族较多,其中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6.33%,畲族占全县总人口0.65%,其他少数民族只占0.02%。该县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山区县、市排第5位,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乡村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县之一。近年来,各少数民族乡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两委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乡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该县5个少数民族乡镇的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56元,增加到2011年的2460元,年均增长12.43%,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初步优化。各乡村基本形成了能稳定解决群众温饱的支柱产业,少数民族村因地制宜,开发一批与解决温饱有直接关系的短、平、快种养项目。各乡镇党委、政府以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环境为抓手,以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出台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建立各类农副产品种植基地:2009年-2012年,三江口镇被省市列为楠竹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出台了《关于加快楠竹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100亩和肉牛养殖基地;盈洞乡建立了以蔬菜、瓜果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和金银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项目;岭秀乡建立了以生姜、水晶梨、弥猴桃、油茶为主的农业产业项目,成立了香岭生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商标“香岭头”,成为全县唯一一个有注册商标的生姜生产基地和组织;延寿乡建立了以小米椒、玉米、大豆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基地;小坦镇建立了以矿产资源和木材加工为主体的民营加工产业项目,成功开发了湖南省名牌产品“汝垣牌”细木工板;通过努力开发形成了一个个富有地方乡村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和民营生产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近年来,各民族乡党委,政府带领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在上级帮扶下,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3800余万元,完成了5个民族乡镇通乡、通村公路改造(通乡、通村水泥路建设规模达780余公里),大大改善了各少数民族乡村交通状况,为实现“交通引领经济”奠定了基础。投入100余万元开发了引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各村基本上实现了“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同时,农村危房改造和改圈改厕等民生工程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推动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