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帮教干部赴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2-10-26浏览:2044下载292次收藏

帮教干部赴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调研报告

2012年2月,我随自治区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工作队来到南疆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和宣教工作,在近一年的工作当中,我努力学习和掌握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群众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对新时期群众工作有了一些浅显的探索和发现。通过走访调研和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诉求,我意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期群众工作正步入“转型期”,群众结构、观念、诉求出现了新变化,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基层群众工作面临一些新挑战。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我作为工作组的一名肩负重要使命的成员,站在基层社区的角度,对新时期群众工作需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开展工作进行了浅显的调研。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现状分析
——群众结构、观念、诉求出现新变化。
通过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对社区基层干部群众的走访了解,社会“转型期”内群众工作的新情况突出表现为群众的结构、观念和诉求发生了新变化。从结构看,“群众”这一群体己由过去党员干部之外的“群体”,分群、分化为更为复杂、多样的“利益组合体”阶层,群众诉求由单一利益诉求变化扩大为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应得经济利益、公平均等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多元诉求,因此做群众工作的目标已由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协调处理好不同阶层利益关系。
群众结构分层、分群现象日益明显。在县城里,大量单位人正在向社会人转变,社区居民身份分化越来越明显、复杂,一栋楼里的住户都可能完全不同:有本地的,有外来的;有下岗的,有大老板;有未就业大学生,也有外来农民工。不同群体按结构自然分群,处于不同结构的各个群体关心的切身利益不同,有时相互间利益还存在冲突,因此社区干部做起群众工作也较过去难度加大。即使在农村贫困地区分层分群迹象也十分明显。据调查,胜利社区现在已经没有一户农民再种田了,而其他八个社区由个人亲自种田的农户总数也不超过10户。他们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留在社区的或搞种养殖业,或从事农产品运输,或经营个体商户,大家的诉求和价值取向差别很大。
群众观念发生显著变化。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群众对政府、集体的依赖减弱,生产单元更加独立,人们的集体意识、集体观念有所淡化,更加注重个体利益和自身价值。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当前群众的诉求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的特点。据胜利社区周书记介绍,在2011年1-12月份的群众来访中,涉及拆迁安置类约占49%,社会保障类约占22%,企业改制类约占10%,涉法涉诉类约占8%,农村土地征用类约占5%,宗教事件、农民工工资类约占5%,军队退役类约占1%,群众诉求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调研中不少干部群众反映,与群众结构和诉求发生的明显变化相比,许多地方的群众工作方法未能及时有效作出调整和更新。在一些地区,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群众工作队伍力量分散,缺乏专业培训和管理,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新挑战。
一方面,做群众工作的一线力量,即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影响力、服务能力、示范带动作用受到挑战。“中央政策都很好,但下面干部执行不好”,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群众感叹。他们反映,一些地方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形象、影响力逐步下降。过去“老支书、大烟袋,拉家常、把门串”,就能把群众工作做得不错。如今做群众工作仍离不开真心诚意,但时代不同了,思想观念变了,一些老办法也不管用了。新形势要求我们优化群众工作队伍,更新工作思路,因为我们管理、服务的对象早已经变化了。不少社区和村干部反映,普通党员在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服务能力不足。现在一些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少数年富力强的年轻党员大都外出打工或忙于自己生计,组织起来很困难。而在社区,驻地单位党员不少,但很少参加各种为民便民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帮教干部赴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